校园“秋收”忙,处处好“丰”景

核心提示: 11日下午,访仙镇窦庄中心小学举办了一场“秋收节”活动,同学们放下纸笔,戴上手套,拿起农具,走出教室,走进农田,体验劳动教育,感受“秋收之乐”。

图为同学们采摘学校里成熟了的农作物。记者 马骏 摄

本报记者 马骏

“大家注意了!今天的活动,低年级的同学主要采摘石榴和小辣椒,高年级的同学要刨收红薯,收割水稻、高粱……”11日下午,访仙镇窦庄中心小学举办了一场“秋收节”活动,同学们放下纸笔,戴上手套,拿起农具,走出教室,走进农田,体验劳动教育,感受“秋收之乐”。

“户外种植活动是学生亲近自然、体验劳动、收获快乐、学会感恩,最直接、有效的方式。”该校一位老师说,让同学们通过实践感受秋收快乐的同时,也能体会农民的辛苦,“从种植到收获,大家每天都会观察、分享、记录农作物的生长变化,这些都是同学们独立完成的。”

该老师介绍说,学校通过“秋收节”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活动,让学生在种植中知时令、晓农事,了解农作物的特点,掌握生长规律,“‘秋收节’活动不单单是让学生们埋头在田间地头去劳作。比如,负责刨收红薯的同学,不仅要挖红薯,还要尝红薯、写红薯等;负责收割水稻、高粱的同学,要参与脱粒、扬尘、拾穗,完成一些秸秆的手工创作;此外,参加此次活动的同学要积累描写秋天、秋收的古诗,欣赏有关秋天、秋收的歌曲,话秋、赏秋、唱秋、画秋。”

“这些天,我们都在期盼‘秋收节’的到来。看着那些农作物一样一样成熟,大家都迫不及待了。今天全校的同学都在劳动,收获各种各样的农作物,大家都开心极了。”五年级学生言之谦一边说一边掰开萝卜叶子,找到一棵大萝卜,一下子就拔了出来,兴奋地举起萝卜又蹦又跳,逗乐了一旁的老师和同学。

在当天的劳动过程中,有的同学提着小竹篮采摘辣椒和石榴;有的一边擦汗一边扛着高粱秸秆往田边走;有的五六人抱团,一边加油鼓劲,一边将一筐红薯从田里抬到田埂上……

窦庄中心小学副校长胡亚栋介绍,为持续推进《“学校+”劳动教育课程基地建设》项目工作,挖掘特色校本课程资源,活跃校园文化生活,提升校园文化品位,落实“让孩子们在劳动中幸福成长”的教育理念,在体验收获的过程中珍惜劳动成果的淳朴情感,该校从去年开始,于秋收时节在校内举办“秋收节”活动,全体师生共同参与。

“举办‘秋收节’活动,是为了让学生去体验果蔬、五谷种植的一项课程行动,是一场教育活动。学校希望同学们在劳动中多出力、多流汗,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胡亚栋表示,同学们在动手操作、亲身劳作的实践中能够感受劳动的辛苦,品味收获的喜悦。在认农具、辨农时、知农事、做农活的过程中敬畏劳动,积淀思想,争做尚劳勤劳的时代新人。

责任编辑:万韵菲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