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冲突”家长“出头”,你怎么看?

核心提示: 近日,一则“幼儿园小朋友闹矛盾,对方家长上门掌掴小孩并推倒老人”的消息在网上引发关注和热议。

网络漫画图

本报记者 马骏

近日,一则“幼儿园小朋友闹矛盾,对方家长上门掌掴小孩并推倒老人”的消息在网上引发关注和热议。该家长的儿子被幼儿园同班男童戳破头皮,他到对方家中讨要说法。其间,因情绪激动用手击打该男童面部,致其仰面倒地。不少人表示,能理解家长心疼孩子的心情,但一个成年人对5岁的孩子出手,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针对此事,当地警方发布通报称,该家长因涉嫌故意伤害被公安机关依法刑事拘留。

记者走访发现,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小区内,经常会看到孩子之间因为各种原因闹矛盾。而从孩子“冲突”演变为家长“出头”的情况也时有发生。那么,面对孩子之间发生矛盾,家长究竟该如何做呢?

张女士的女儿在我市一所幼儿园上中班。新学期开学后没多久,孩子就回家告诉家里人,说她在幼儿园被其他同学欺负了。“孩子回来说,她从卫生间出来后,被一个男孩子故意伸脚绊倒了,膝盖都磕红了。”听说这个情况,孩子的爷爷奶奶恨不得立马去学校找那个孩子,并且要找对方家长讨说法。但张女士还是冷静了下来,选择先将此事反映给学校老师。在后续的处理过程中,学校老师对那名男孩子进行了教育,并向孩子的家长反映了此事,而张女士也在接孩子放学时与对方家长说了此事。

张女士告诉记者,这件事大约过了两周左右,她发现自己的孩子又和那个男孩子玩在了一起。张女士有些担心,建议女儿不要和对方玩,但女儿却直说没事,并表示那名男孩子知道自己做错了,后来再也没有欺负过她。

对于此事,张女士认为,有句话叫“小孩打架不记仇”,也许恰恰是因为他们不像成人那样较真。对孩子来说,没有“吃亏”的概念,所谓“吃亏”都是家长的想法。所以孩子刚刚打过闹过,又在一起亲密无间地玩耍。只要能保证孩子的安全,没有必要把孩子之间的问题看得过于严重。如果一点磕碰都不容许发生,那就只能牺牲孩子的活动空间和探索机会,这对孩子的成长来说,绝对是弊大于利的。

在我市一所幼儿园任教的唐老师表示,孩子发生争执是避免不了的,而家长的处理方式十分重要。唐老师认为,得知孩子在学校内与其他孩子发生打闹的情况,首先应该判断这是孩子间的“正常冲突”,还是受欺负,“孩子的打闹很多是游戏的成分,他们会偶尔拉拉同伴的小辫子、拍拍他们的肩膀,但由于他们还不会控制这些动作的度,有时会造成一些伤害。平常,家长可以提醒孩子,玩闹的时候不要动作过度,不要打到对方身体比较脆弱的部位,如眼睛等。但是如果孩子的玩闹没有造成安全事故,家长没有必要把孩子之间的打斗看得过于严重。”

唐老师建议,家长不要直接插手去警告对方或实施惩罚。“孩子之间发生争执,他们自己处理问题的过程,也是锻炼他们处理人际关系的过程。家长听到的可能是自己孩子的一面之词,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不是太了解,如果直接插手,反而会让事情变得更麻烦、更复杂。”唐老师说,发生类似情况时,家长不该总想着如何替孩子“出头”,而是应当引导孩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唐老师表示,当孩子不知道如何处理与小伙伴之间的矛盾,向家长寻求帮助时,家长应引导孩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确定最终的解决方法时应遵循以下原则:如果事情较严重,应与老师和对方家长共同商量解决之策;如果责任在自己,应主动向对方道歉;如果责任在对方,应明确告诉孩子这是一种错误行为,以防止孩子模仿,并鼓励孩子心胸要开阔一些,不要斤斤计较;如果是原则性问题,要教育孩子学会用适当的方法争取自己的权益。

责任编辑:万韵菲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