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优做强高质量农业需要一些工匠精神”

核心提示: 眼下正值“三秋”大忙时节,3日上午9点,开发区马陵村小丫家庭农场前方的空地上,农场主魏国良正向农机手仔细嘱咐着水稻收割事宜。不久之后,一台久保田收割机便唱着响亮的“歌声”头也不回地钻进了广袤田野,徜徉在金色的稻浪之中。

“做优做强高质量农业需要一些工匠精神”

——看新型职业农民魏国良如何做好优质大米生产

图为魏国良(右)在收割机放粮时观察秋粮品质。记者 姚磊 摄

本报记者 姚磊

眼下正值“三秋”大忙时节,3日上午9点,开发区马陵村小丫家庭农场前方的空地上,农场主魏国良正向农机手仔细嘱咐着水稻收割事宜。不久之后,一台久保田收割机便唱着响亮的“歌声”头也不回地钻进了广袤田野,徜徉在金色的稻浪之中。

“我今年一共种植了109亩优质水稻,其中30亩为武科粳7375,剩下的都是南粳46。俗话说‘临阵磨枪,不亮也光’。这不,武科粳7375已经全部成熟,两天前我就把家里的农机设备准备妥当了,该修理的修理,该保养的保养,就为了这一天到来哩!”魏国良喜笑颜开地说道。

这是小丫家庭农场今年秋收工作挥下的“第一镰”,也是魏国良做优做强高品质大米的又一崭新起点。

今年五十多岁的魏国良,是马陵村一位新型职业农民。从制鞋业转行成农民的他,从事粮食规模化经营已有8年,凭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对农业的深刻理解,成了这一行中的“后起之秀”,不仅生产出的“前马陵味稻”大米连连获奖,本人也被遴选为全省粮食种植农机使用一线的“土专家”。

在收割机热火朝天地工作时,田埂边“观战”的魏国良打开了话匣子,他告诉记者,得益于村里完善的供水设施,今年小丫家庭农场的水稻受干旱影响不大,预计平均亩产可达1300斤,“农场地处岗坡地,为了保证正常的粮食生产,村里一直比较重视水利灌溉,早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所有水渠就已经全部由人工夯基而成,保证了特殊地形的农业用水需求。”他一脸诚恳地表示,不仅如此,今年在夏天充足阳光的照射下,小丫家庭农场的水稻品质与往年比不逞多让,经后期加工实测,出米率更是高达74%。

说着,他拉着记者来到了农场的大米加工房。一台小型的碾米机赫然坐落于房间正中,在进门右手的墙边,记者看到了用绿色编织袋装着的已加工大米。“这些就是我前阵子手工割的一分田早熟水稻加工而成的大米,你看这些米,粒粒饱满,晶莹剔透,没有一丝杂质。”魏国良抓了一把米用手摊开边展示边说道。

在交谈中,魏国良透露了他做好大米品质的一个独特秘诀——自然晒干。“或许在大家看来,这算不上什么秘诀,只能算一个小细节,而且适用度也不高,可就是这个小细节,却是实打实能够提升大米品质的一个好方法。”魏国良说,经过他长期的实践发现,自然晒干的稻谷在整米率、口感上都要优于烘干房里烘干的。

“所谓整米,指的是整粒而又没有破碎的精米。就拿我手上的这一粒米来说,一个长条的整体,就是一个整米。在烘干机里烘干的稻谷,其在后期加工的时候,容易在米粒中间出现裂痕,进而破碎,我们农民称之为‘爆腰’;但是自然晒干的稻谷在加工时,‘爆腰’现象要少得多。”魏国良解释说,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烘干机在工作时为追求效率,会快速带走稻谷中的水分,使得稻谷脆性变大,受到外力容易破碎,“脆性变大,加工出来的大米在蒸熟后品尝,也会出现口感变糙的情况。”

魏国良坦言,他种植的水稻面积不大,且只走大米加工路线,因此自然晒干便是最佳选择,而更多的种粮大户种植大面积水稻是为了卖稻谷,因此快速烘干便成了最优解。自然晾晒最让农民担心的便是天气和场地的问题,对此,魏国良却表示丝毫不用担心。

“首先是天气,这些天我每天都在关注天气预报,故而收割时间都是根据天气而定,确保在晾晒过程中不会出现长时间的降雨。其次是场地,在我的家庭农场内,有2亩大小的水泥空地,而在后边的村子里,更有10多亩的晾晒场,非常适合自然晾晒,所以这两点都不足为虑。”他笑着说,为了保证大米口感,他更是在长期的实践中摸索出了晾晒上的一些小窍门,诸如多云天气稻谷连续晾晒5天可以直接碾米,无云晴好天气在晒干后需放置于阴凉处1~2天才可动工。

记者了解到,魏国良的优质大米常年往市区的大型商超进行供应。因其大米品质优异,平均批发价可卖到3.2元/斤,且订单长期有效,“未产先销”也就成了“前马陵味稻”大米的代名词。每年上市的新米经过断断续续地供应,最多到来年的3~4月份便可销售一空。

“我目前的想法就是把优质大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哪怕是一个能够影响到最终品质的很小的细节。”魏国良表示,细节决定成败,做优做强高质量农业其实是需要一些工匠精神的。

责任编辑:周娜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