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到两只“毫厘之差”的钻石耳钉,咋办?

核心提示: “同一款式的两只钻石耳钉,同样的价格,钻石的大小怎么会不一样呢?”近日,市民陈女士在我市一家珠宝店内购买了两只耳钉,却发现耳钉上镶嵌的钻石大小不一。当陈女士找店员讨说法时,店员却称属于正常情况。这是怎么回事呢?

图为陈女士购买的钻石耳钉以及两只耳钉的相关产品信息。记者 马骏 摄

本报记者 马骏

“同一款式的两只钻石耳钉,同样的价格,钻石的大小怎么会不一样呢?”近日,市民陈女士在我市一家珠宝店内购买了两只耳钉,却发现耳钉上镶嵌的钻石大小不一。当陈女士找店员讨说法时,店员却称属于正常情况。这是怎么回事呢?

近段时间,“双十一”大促掀起一阵购物潮,不只线上的网店大搞促销,很多线下的实体店也纷纷推出优惠活动,吸引了不少消费者。陈女士告诉记者,大约一周前,她在一家珠宝店内看中了一款钻石耳钉。“这款钻石耳钉不仅款式好,还打折,我就买下了。”陈女士表示,因为店内库存问题,她当时只购买了其中一只耳钉,“店员告诉我,另一只耳钉和我购买的这只是同一个款式,而且价格是一样的。”

一周后,店员通知陈女士,另一只耳钉到货了。陈女士便去该珠宝店完成了付款取货。然而,当陈女士回到家后,却发现两只耳钉上的钻石有些不同。“两只耳钉放在一起,总觉得一个小一点,另一个大一点,差得不是很多,但看起来还是比较明显的。”发现不对劲后,陈女士这才将两次购买耳钉的“电子发票”对照起来仔细查看。这一看,陈女士意识到这对钻石耳钉存在很大的问题。

记者从陈女士提供的票据截图上看到,陈女士所说的“电子发票”是两张标注着“电子保证单”的电子单据,并非发票。对照两张单据上的信息,两只钻石耳钉“品名”一致,但其中一张上标注的耳钉重量为0.2998克,钻石重量为0.075克拉,实收金额为1127元。而另一张上标注的耳钉重量却为0.2762克,钻石重量为0.066克拉,实收金额为1152元。陈女士表示,在购买过程中,她只从商家那里拿到了这两张电子票据。根据这两张票据的信息,两只耳钉并不是一样的。更令陈女士感到不理解的是,这两张单据上标注的耳钉价格都不是她实际支付的价格,“两只耳钉价格是一样的,打完折后都是1080元。这也是我在买第二只耳钉时没有丝毫怀疑的原因。一样的款式,一样的售价,怎么会出现不同的产品信息呢?虽说两颗钻石相差仅0.009克拉,却让我难以释怀。”

之后,陈女士再次来到珠宝店,想要讨一个说法。面对陈女士的质疑,店员表示,陈女士购买的钻石耳钉是按只销售的,虽然是同一款式,但耳钉与耳钉之间、钻石与钻石之间,在重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至于两张单据上标注的售价与陈女士实际支付的金额存在不同这一点,店员称这是因为优惠活动的原因,而单据上标注的价格是商品的实际售价。陈女士在得知相关情况后,接受了店员的解释。

那么,店员的解释是否是珠宝行业的普遍现象?对此,记者进行了走访调查。多年从事珠宝行业的小娜(化名)告诉记者,按照正常情况来说,耳环、耳钉这类耳饰,如果是以对为单位销售的话,两只耳饰在各方面应该是一致的。不过,如果是按单只进行售卖的耳饰,尤其是钻石耳饰,虽然是同款,但在商品具体信息方面存在微小差异确实属于正常现象。“目前的珠宝市场上,各珠宝品牌在销售模式等方面还是存在一些差异的。店员有义务将商品的相关情况仔细告知消费者,而消费者则应该仔细查看发票上的信息,看其是否与商家宣传介绍内容相一致。”小娜说道。

对此,江苏万善律师事务所律师丁斌表示,商家通过手机发送给陈女士的并非发票,而只是一张销售单据,甚至没有盖章。一旦出现产品质量问题,消费者无法利用这样一张电子销售单据进行维权。丁斌认为,根据我国税法相关规定,商家应当按照实际价格开具税票,多开、少开都是属于违法行为,严重的可能构成犯罪,有些商家可能利用虚开发票行为从事违法犯罪活动。此外,商家不得以其他单据代替税票。消费者遇到发票金额、商品种类等与实际购买商品不一致的情况,可以要求商家重新出具发票,商家拒不配合的,可以向市场监管部门或者税务管理部门举报。

责任编辑:王琳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