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许文杰和蔡芸艺自制海缸养鱼。记者 马骏 摄
本报记者 马骏
近年来,受疫情影响,人们宅在家里的时间变得更多了。对于这样的变化,有人吐槽着乏味,也有人在新的生活方式中寻找着快乐。今年28岁的许文杰和蔡芸艺是一对热衷DIY的“90后”夫妻。购买零部件自己制作海缸养鱼、将生活用品改造成各式各样的新玩具、将废旧的包装盒做成个性又实用的收纳箱……这几年,这对小夫妻用双手将他们的三口之家打造成了一方趣味十足的小天地。
“这是水泵,这是加热棒,这是海水灯,这是蛋白质分离器……”在许文杰夫妻家的书房里,一只科技感十足的海缸被放在了醒目的位置。一年多前,许文杰开始通过网上的教学视频和网络论坛学习DIY海缸,并养了一些小丑鱼。年轻人的生活压力不小,许文杰下班后经常会在海缸前坐一会,观赏游来游去的小鱼,这让他倍感治愈。
“和直接付钱‘买买买’相比,自己动手去制作、去组装,会有一种比较有趣的体验过程。从成本上来说,也是省了不少钱。”许文杰说,他自己制作的海缸,有不少零部件都是在二手平台上购买的,这让他的海缸比直接购买便宜了一大半。
与许文杰将DIY放在兴趣爱好上不同,蔡芸艺更多的是专注于家庭收纳上的DIY。“这个箱子是放充电器的,这个箱子是放手机壳的,这个箱子是放……”在电视机柜里,蔡芸艺利用废旧的纸盒子做了四个收纳箱。“这不仅是DIY,也是一种废物利用,制作这样的收纳箱,既有趣,又实用。”蔡芸艺说,“不久前,我们卧室窗户外边有小鸟来筑巢,我还利用废旧的台灯制作了喂食器,放些蔬菜让小鸟吃。”
更多的DIY心思被夫妻俩放在了孩子身上。“一根塑料管,再加上一个接头,就能做成一个‘吹箭’,成本1.5元。”利用制作海缸的剩余材料,许文杰为孩子制作了新的玩具,“你看,这是利用孩子小时候的玩具鸭改造成的小船。我带着孩子在小区里的景观池里玩过,很成功,孩子特别开心。”
许文杰有收藏的爱好,他自己孩提时的玩具、孩子以前的玩具,都被许文杰保留了下来。现在,他经常会在网上看一些制作玩具的教学视频,之后便对这些旧玩具进行改装,让孩子在玩乐的过程中,也对科学知识产生了懵懂的兴趣。
“疫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对我们年轻人来说,与其去抱怨,不如积极去适应,想方设法在新的生活模式下寻找快乐。”许文杰说,“现在,我们的生活大多是两点一线,白天上班,晚上在家,周末假日也不能随心所欲地外出旅行,但只要热爱生活,我们就能寻找到好办法,驱散心头的那团阴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