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从今年9月秋季新学期起,劳动课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近日,记者走访我市窦庄中心小学发现——
“厨房”进校园,小学生变“大厨师”
图为学生们享用自己在“自厨房”里烹饪的美食。记者 马骏 摄
本报记者 马骏
“把手指往里弯曲,按住菜,把刀垂直往下切……”在访仙镇窦庄中心小学,一节烹饪课正在进行着。择菜、洗菜、切菜、炒菜……孩子们身着厨师服,头戴厨师帽,在专业厨师和学校老师的指导下,有条不紊地忙活着,很快便将各种食材变为一盘盘美味佳肴。
今年9月开学后,窦庄中心小学的学生们发现,学校里多了一间大厨房。不同于学校食堂的厨房,新建的厨房是学校专门为学生而建,取名“自厨房”,意为“学生自己的厨房”。
“我参加了学校的‘烹饪与营养’社团,每周都有烹饪课,今天是我第4次走进‘自厨房’做菜了。”四年级学生马束烨楠在当天的烹饪课上炒了一盘白菜,色香味俱全,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我觉得,自己动手做的菜是最好吃的。以后,我要学习更多的菜品,做给家人吃。”
“这些学生的年纪还很小,之前也几乎没有过烹饪的经历。对他们来说,烹饪是比较大的挑战。”赵祥是该校食堂的厨师,也是“自厨房”烹饪课的指导老师,“现在主要是教学生们择菜、洗菜以及切菜的动作要领,在炒菜的过程中,教他们学会控制火候以及作料的用量和放作料的时间。”让赵祥意料之外的是,很多学生表现得十分出色,一些简单的炒菜,有些学生只用了两节课就学会了。学生在做菜过程中的表现让赵祥很是欣慰,“在整个烹饪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学做菜,也学到了餐桌文明、节约粮食,并且还在团队协作中互相帮助,越来越有责任心。”
“根据教育部今年5月发布的《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从这学期开始,劳动课正式成为一门独立课程,而中小学生要掌握基本的煮饭做菜能力。在我们学校,按照劳动教育的进度,我们建设了‘自厨房’这一劳动场馆。”窦庄中心小学校长周晓军介绍,围绕“自厨房”,该校形成了“社团活动+劳动课(班队课)+专项活动”的课程体系。“首先,学校组建了学生‘烹饪与营养’社团,每周在专业厨师、指导老师指导下进行社团活动,让学生学习蔬菜瓜果的采摘、清洗、切菜以及烹饪、共享,研学其营养常识、搭配学问,学习一些常见点心的制作、常用水果拼盘的创作,了解厨艺的多样性和我国美食的丰富性。”周晓军说,“其次,在学校开设的劳动课上,学生每月都能在‘自厨房’学习与实践厨艺。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分组合作进行劳动体验,并将居家生活中的帮厨与‘自厨房’劳动相结合。此外,学校还会组织专项活动,让师生在综合实践、对外展示与交流及期末展示性评价活动中一展身手。”
值得一提的是,在窦庄中心小学新建的“自厨房”里,学校不仅会聘请出色的点心师傅来教授学生,还将精通当地传统特色美食的厨师请进厨房。此外,一些在美食领域有一技之长的学生家长,也被学校邀请来参与活动。“通过这些方式,可以让我们‘自厨房’的师资力量更丰富、更多元。”周晓军表示,加强学生厨房劳动,让他们能积极实践日常生活劳动,并在此过程中学会独立自理、服务于家庭,是劳动必修、成长必备的素养。接下来,该校将继续探索,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重视劳动教育、重视生活技能的培养,让每一位花样少年成为“待得住教室”的学习小达人、“进得了厨房”的生活小能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