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扔垃圾”到“垃圾投放”

核心提示: 随着垃圾容器的不断升级,大家在处理垃圾的方式上也逐渐由“扔”变成了“投放”,这是城市的变化,也是文明的进步。

图为金婷婷正将垃圾投放进清洁小屋。记者 贺丽华 摄

本报记者 贺丽华 通讯员 杨旭浩

12日早晨8点,家住爱家尚城小区的金婷婷准备离家去上班。出门前,她像往常一样将家里的垃圾袋拎下了楼,然后走到不远处的清洁小屋前,将垃圾袋熟练地扔了进去。面对这一新式的垃圾分类投放器,她感叹这些年来,随着垃圾容器的不断升级,大家在处理垃圾的方式上也逐渐由“扔”变成了“投放”,这是城市的变化,也是文明的进步。

金婷婷是一位“80后”。说起垃圾投放,她至今仍清楚地记得,自己小时候住在农村时,大部分村民都习惯将垃圾随手扔在自家门口。“当时村上并没有垃圾桶,大家扔垃圾全凭自己的心意,想扔哪里就扔哪里,导致整个村上几乎遍地都是垃圾投放点。”金婷婷说,也有少数村民会将垃圾扔到村口的垃圾房内,但当时的垃圾房十分简易,且是露天式的,不仅臭味很大,而且会招来蚊虫鼠蚁,所以对环境的提升起不到很好的作用。

直到上高中时,金婷婷随父母搬到了凤翔花园小区居住。小区里,每个单元楼进出口都有垃圾桶,大家也都很自觉地将垃圾投放进垃圾桶内。金婷婷觉得,垃圾桶的出现给居民投放垃圾带来了很大便利,而且有盖的设计可以很好地防止垃圾异味四散。

然而,随着时间的增长,金婷婷发现垃圾桶时而有满溢现象,盖子无法正常关闭,一些居民则直接将垃圾随手扔在垃圾桶周围,造成臭味熏天、污水横流;还有个别拾荒的人时不时乱翻垃圾桶,将周围弄得一片狼藉,这些都使得小区环境大打折扣。“尤其是在夏季,垃圾散发的臭味十分明显,还极易招来蚊虫,不仅给大家的生活造成诸多影响,而且每天进出单元楼都面对这幅景象,任谁的心里都不是滋味。”金婷婷说道。

去年夏天,金婷婷一家搬入爱家尚城小区,开始使用清洁小屋。如今她和家人不仅学会了如何将垃圾进行分类投放,还赚取积分兑换成了钱,并获得了一些生活用品上的奖励。“去年年底时,我凭积分兑换了几十元,虽然不多,但很有成就感,因为自己正在为保护环境贡献力量。”金婷婷告诉记者,自使用清洁小屋后,家人学习垃圾分类的氛围越来越浓厚,家人分类投放垃圾的意识也越来越强,“尤其是女儿,她在学校学到了垃圾分类的知识后,回到家便成了小小监督员,督促全家人正确分类投放垃圾。”

在金婷婷看来,随着垃圾容器的不断升级,小区乃至整个城市的环境正在经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小区使用清洁小屋后,地面原有的垃圾桶被尽数撤去,大家每天进出小区,满眼看到的皆是干净整洁的环境,大大提升了居住的幸福感。

当前,我市正在大力推行垃圾分类,目前云阳街道已建成50多个清洁小屋、40多个撤桶并点点位,并且眼下第三批清洁小屋的招投标工作也已经完成,待建成后,老旧小区的覆盖率便可达到90%左右,新建小区则要求必须配备清洁小屋。而在开发区范围内,目前已有57个小区共设立106个垃圾分类投放点位。

“做好垃圾分类,不仅可以变废为宝,而且能够很好地改善人居环境,对居民的生活以及城市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云阳街道物管办相关负责人呼吁广大市民能够积极支持垃圾分类,从自身做起,共创绿色家园。

责任编辑:万韵菲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