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过后,月饼成了“甜蜜的负担”

核心提示: 中秋佳节,月饼成了亲朋好友间礼尚往来最应景的选择。可节日一过,很多市民的烦恼也来了:家里剩下的月饼太多,吃都吃不完,扔了又可惜。这些月饼一下子成了不少市民的“甜蜜负担”。

本报记者 马骏

中秋佳节,月饼成了亲朋好友间礼尚往来最应景的选择。可节日一过,很多市民的烦恼也来了:家里剩下的月饼太多,吃都吃不完,扔了又可惜。这些月饼一下子成了不少市民的“甜蜜负担”。

近日,记者走访发现,不少家庭如今都在全家总动员,铆足劲头消化月饼。女儿送来的、儿子提回家的,今年中秋节,市民蒋女士家里的月饼礼盒堆成了一座小山。“我是糖尿病人,不敢多吃。可是月饼的保质期时间不长,不吃就得扔掉。我丈夫心疼这些月饼,这几天每天早上都把月饼当早点来吃,才吃了几天就上火了,扁桃体发炎,不敢再多吃了。”蒋女士说道。

“每年中秋节,单位发、亲朋送,月饼一堆堆,一家人吃也吃不了多少,中秋一过,月饼成灾。‘举头望明月,低头饼成灾’,这简直就是每年中秋节后我家的真实写照。”市民谭先生告诉记者,今年中秋节,他家里的月饼又吃不完了,“足足有十几盒。我和妻子的身体都不太好,对于这样的甜食根本不敢多吃。往年经常出现把月饼遗忘在屋子某个角落的事情,很多月饼甚至还没有开启包装就已经过期,实在是很可惜。”

对此,医生表示,每年中秋小长假期间,都会有一些血压高、血糖高、甚至出现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来就诊,询问之后发现,他们突然出现这种症状大多与食用月饼有关。医生建议,患有糖尿病、胆囊炎、胆结石的居民要少吃月饼,而月饼中的糖、油脂能增长血液里黏稠度,所以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和冠心病的患者对月饼也得忍痛割爱。医生建议,一些不适合吃月饼的人群如果嘴馋,可在正餐前一小时少量食用,如果感觉吃月饼后胃肠道不适,可以吃点清淡的食品解油腻。“月饼属于高热量、高糖分、高脂肪的‘三高’食品,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选吃月饼,以保证身体健康,如果月饼过期,则坚决不能吃。”该医生提醒道。

那么,节后月饼该如何处理?市民黄女士是一位烹饪爱好者,她建议,可以把节后吃不完的月饼制作成“月饼汉堡”,这一方法适用于蛋黄莲蓉馅的月饼。把馒头和月饼分别横切成两半,取其中一半放在一起,再放上火腿片和生菜,撒上番茄酱,就成中式汉堡了。再比如“月饼粥”,把月饼切成丁,放进煮好的杂粮粥里,既降低了月饼的甜度,又丰富了粥的口感。还有“月饼沙拉”,适用于鲜花和水果月饼。还有同样是把月饼切丁,然后加点蔬菜水果,拌上沙拉酱,三分钟不到就做成一道菜了。

中秋月饼作为一种传统节日美食,与饺子、元宵一样具有烘托节日氛围、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作用。而如今的“人情月饼”由于承载了过于沉重的礼品功能,悄然变味。并且随着“人情月饼”越来越多,“买太多、送不完、吃不掉”的月饼,让不少人承受着“甜蜜负担”,成为浪费环节不可小视的一部分。

吃不完的月饼被浪费难免让人心疼。那么,中秋过节,能不能换种方式表达祝愿?对于中秋节送月饼之风,有人提出了不同看法。对此,有市民认为,比起扎堆送月饼,亲朋好友间,平时的相互关心和真心相待,更加重要。也有市民提出,要使月饼摆脱“人情”束缚,最关键的还是个人家庭加强自律、移风易俗,用更加实际和理性的方式互相表达节日的美好祝愿。还有市民提议,是否可以把一些中秋月饼送到困难家庭去,将这份“甜蜜烦恼”转化为“爱的传递”。

责任编辑:万韵菲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