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王国禹 通讯员 黄慰)随着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网络交易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如今“电费”也被不法分子盯上了,让人防不胜防。24日,警方介绍了一种新型诈骗方式并进行预警。
“与一般电诈不同的是,在这种新型诈骗中,骗子并未诱导被害人直接将钱款转到骗子控制的个人银行账户里,而是诱导被害人将钱款充值到国家电网某县市电力公司,替他人缴纳电费。”侦办民警介绍,“就这样,受骗老百姓不明不白地就成了诈骗分子洗钱的帮凶。”
骗子究竟是怎么做的呢?采访时,侦办民警向记者介绍了此类诈骗案件的“流程”。首先,骗子通过引流吸引潜在被害人,再通过各种方式如刷单、注销校园贷、投资贷款等方式实施电信诈骗。在此之前,洗钱团伙会在不同平台开设网店、做微商,以国家电网电费充值可以优惠的名义,招揽想要贪便宜交电费的潜在客户。下单的人即成为购买者。
随后,洗钱团伙就会替购买者充值电费,尽快完成平台的交易过程。但是,洗钱团伙的犯罪分子不会用自己的钱去充值,而是将充值的二维码发给被诈骗的被害人,让被害人通过扫码支付的方式进行付款。这样一来,骗子直接就将诈骗得来的赃款“洗白”了。
总结来说,整个洗钱过程就是诈骗分子诱骗被害人通过扫码的方式转账,而扫码付出去的钱实际是给在洗钱团伙店铺内下单的购买者充电费。这样,购买者的钱进了骗子的口袋,而受害者的钱款却转到了购买者的电费户号里,一进一出之间,骗子便把钱“洗白”了。
侦办民警表示,其实这类诈骗分子洗钱的手段很容易摸清。广大市民如在一些网站平台、团购社群等处看到类似于电费充值优惠、电费打折、电费团购等“折扣”电费广告,很可能就是电费诈骗团伙设下的圈套。当然,骗子在收到电费购买者的钱款后,并没有给购买者的电费户号充值,充值不成功或充值不足的情况也存在。因此,购买者有可能钱花了电费却没有充,或并没有享受到优惠。
针对这一新型诈骗方式,警方提醒,电费是国有资产,一分一厘都是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计算,切勿相信非官方的电费打折宣传,不要通过非正规渠道缴纳电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