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一女子在某水库内玩桨板时溺亡,引发社会关注。炎炎夏日,皮划艇、桨板等成为我市不少市民的“新宠”,而一些水库、水塘则成了“野划”打卡地——
水库频现“野划”,安全不可忽视
图为市民在马塘桥水库“野划”。
本报记者 马骏
近日,南京市浦口区享堂水库发生一起溺亡事件。据悉,当天一名女子在水库内玩桨板,未佩戴任何防护装备,事发时不少人参与救援,却未能挽回女子生命。
记者了解到,炎炎夏日,去水库、水塘野泳、“野划”受到一些市民青睐,但此举带来的安全隐患不可忽视。
“我当时在岸边散步,远远看到一位女士身穿救生衣,站在一只小小的皮划艇上,皮划艇尾部好像有一根绳子,绳子的另一端是一个套着救生圈游泳的孩子。”近日,市民吕女士在马塘桥水库边看到,水库里不仅有野泳的人,还有“野划”的人,“我总觉得挺危险的,万一出点意外,那位女士和孩子恐怕没有足够的能力自救。”
“在距离那只皮划艇不远处还有一只皮划艇。”吕女士说,“那只皮划艇上没有人,而艇后的水面上有一对母女,两人都穿着救生衣,看起来玩得很开心。”吕女士认为,“野划”看起来比野泳更为有趣,但也会让人放松警惕,“有人觉得有一只皮划艇,不管是划船还是下水游泳,都会安心很多。但皮划艇的质量问题、救生衣的穿戴问题、水域的具体情况等,都存在不确定性,玩皮划艇的人应该认识到各方面的安全隐患,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随后,记者实地走访“野划”打卡地,发现陌生水域情况不明、身边无救援人员、救生衣穿戴不规范等都增加了潜在风险。
“90后”小凯上周末跟着朋友来到马塘桥水库“野划”。小凯说,这是他第一次尝试皮划艇,由于艇身窄,刚上艇时的摇晃让他心中一阵紧张。但真正划起来后,小凯又享受起在水面上乘风破浪的感觉。上岸后,尽管手臂很酸,腿有点打颤,但小凯觉得对于皮划艇他适应得挺快,也给了他这种不会游泳的人亲近水面的机会。
和小凯一起去的周先生已经有过好几次“野划”经历。他觉得,皮划艇入门比较简单,最难的是下水那一刻,能感受到皮划艇左右摇摆,需要花力气维持平衡。不过,周先生认为,玩皮划艇的安全措施很重要,“水面情况相对复杂,可能划着划着撞上了岸边平台,也可能水中有暗流或漂浮物。此外,正确穿戴救生衣也非常重要。”
对此,业内人士认为,“野划”的危险性显而易见。首先,前往一个陌生水域时,对水域情况并不了解,水域里是否有暗流,是否有漂浮物都是未知数;其次,“野划”现场往往没有教练或其他专业人士在场,一些已经学会皮划艇或桨板的人忽视安全,落水时会有预料不到的危险;最后,很多爱好者没有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他们觉得“野划”可能用不了多少体力,但如果遇到突然抽筋等情况,极易发生危险。
业内人士提醒,“野划”风险较高,一旦发生事故,难以及时救援。市民参加水上运动时,首先一定要保证救生衣的正确穿戴,学会正确的漂浮及水中翻转。如遇意外,应保持仰泳的姿势维持平衡和控制呼吸,尽量避免呛水,内心也要不断告诫自己“放轻松,不慌张”,以此延长时间等待救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