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的爱给一群特别的孩子

核心提示: “你们好,我妈妈在楼上工作,我姐姐在楼上看书,我去叫她们下来。对了,你们千万不要去碰小狗,妈妈说它身上有跳蚤……”19日上午,访仙镇儿童“关爱之家”的志愿者来到该镇独山村的困境儿童小琪(化名)家走访慰问时,原本在安静画画的小琪开始滔滔不绝地和志愿者交谈起来。

图为志愿者来到智力残疾儿童家中走访慰问。记者 马骏 摄

本报记者 马骏

“你们好,我妈妈在楼上工作,我姐姐在楼上看书,我去叫她们下来。对了,你们千万不要去碰小狗,妈妈说它身上有跳蚤……”19日上午,访仙镇儿童“关爱之家”的志愿者来到该镇独山村的困境儿童小琪(化名)家走访慰问时,原本在安静画画的小琪开始滔滔不绝地和志愿者交谈起来。

小琪上幼儿园时被查出患有唐氏综合征。此后,小琪妈妈便放下所有,守护在女儿身边。为了能在家照看孩子,小琪妈妈选择在家工作,做一些手工活。“现在我只想她每天都能开开心心,可是以后呢?万一有一天我不在了……”小琪不时跑过来,赖在妈妈身上一遍一遍地喊“妈妈”,小琪妈妈则抱着孩子,心疼地摸着她的头。

与小琪一样,今年16岁的小娜(化名)也是唐氏综合征患者。小娜因身体原因无法去学校上学,只能待在家里,身边也必须有人照料。这些年,小娜的爸爸、妈妈只能是一个人工作,一个人陪孩子。

“你们看,我还有不少粉丝呢。”小娜拿着爸爸的手机,打开“抖音”,神气地向志愿者介绍。“不错啊,有两百多个粉丝呢。”几位志愿者上前围观,小娜笑得更甜了。小娜的爸爸也笑了,但并不能掩藏心底的那份担忧。

“最近我们会对辖区内所有的困境儿童家庭进行走访慰问,今天走访的是患有智力残疾困境儿童的家庭。”志愿者戴苏楠认为,在困境儿童中,智力残疾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没法上学,生活也不能自理,且往往生活在单亲家庭里,得到的陪伴较少。”

“他们都很善良,一些身体状况稍好的孩子在和我们熟络了之后,会主动和我们分享在生活中遇到的人和事。我能感觉到,他们很需要朋友,很需要陪伴。”戴苏楠说,“可也有一些孩子,他们的家人要工作,平时只能留他们独自在家。我们去了,他们也不说话,只是静静地坐在角落里,有时也会对我们笑,但眼神很空洞。”

志愿者朱佳敏参加公益活动已经有十多年。“这些孩子患有自闭症、智力障碍、唐氏综合征……但即使是患同一病症的孩子,表现出的症状也大不相同。”朱佳敏觉得,他们需要更多的关心,“这些孩子有的缺少陪伴,有的存在暑期安全问题,我们会通过入户走访了解情况,回去之后整理出来,再根据不同孩子的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帮扶计划。”在朱佳敏看来,对于患有智力残疾的孩子,一个公益组织、几名志愿者,能做的很有限,“和那些家庭条件困难的孩子不同,智力残疾的孩子更多的是需要在精神层面和心理层面进行帮扶,这一特殊群体需要来自全社会长期的关爱和帮助。”

责任编辑:吴淋淋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