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何处来

核心提示: 电视连续剧《幸福到万家》已经剧终。这是一部具有多元主题的电视剧,而其主干是反映法治社会建设中的种种现象。

周志良

电视连续剧《幸福到万家》已经剧终。这是一部具有多元主题的电视剧,而其主干是反映法治社会建设中的种种现象。

《幸福到万家》告诉人们,当前的中国社会,法治建设问题错综复杂。就群体来说,大致可以分为四类。农村的广大群众是一类,他们尚处在不断觉醒之中,法治意识的淡薄,传统观念的束缚,使他们成为一群经常性的被挤压者。“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胳膊拧不过大腿”“息事宁人”等等数不清的“经验教训”像梦魇一样束缚着他们的思想,如果说这是底层百姓被法治边缘化,不如说是他们有意无意中把法治这把真正的“保护伞”边缘化了。这难道就是弱势群体永远的宿命吗?不!应该是我的人生我做主。其次是有些农村干部的乱作为,他们往往觉得自己一心一意带领农民致富没有错,至于工作中官僚霸道一点,那不过就是工作方法问题。头脑里缺乏对法律的敬畏,对人权的尊重,说穿了,就是迷信用钱可以摆平世界上的一切,这样的“致富”观念,已经被扭曲了。而有些人一旦掌了权,就可以一手遮天,“我就是法我说了算”,活脱脱一个“土皇上”。第三类应该是官员、律师和警察。这些法律法规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其实在中国法治建设的问题上也是分歧多多。电视剧有意识地把镜头对准了三个人:“人道律师事务所”的韩所长,一个丧失基本职业道德,被下属骂为“流氓”的高级律师,让人十分“韩”心,而他的律师事务所被冠之以“人道”,绝对是莫大的讽刺;一个省里的所谓“司法专家”,居然对寻求司法保护的跨国公司董事长说“一个律师事务所的业务能力固然重要,但是人脉关系更加重要”,他就这样向国外投资人推销中国的人道律师事务所,这样的专家学者,真是让人跌破一百次眼镜;而好警察李公安,一脑袋“乡下锣鼓乡下敲”“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他擅长用所谓的“调解”和稀泥,往往想两头讨好结果是两头不讨好。一个心地善良正义感强世故又很深的好警察,也没有能够成为法治建设的真正捍卫者。这也是时代的局限吧。

而像何幸福、何幸运这样的新女性,也在一次一次的挫折中发生了动摇和妥协。

有一个严峻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的法治建设,那就是人情社会和熟人关系。熟人关系和人情世故其实是一把双刃剑。某些人因为丰富的人脉资源可以办成许多事,而与此同时,又完全可能以伤害别人为代价,但是,对方的各种人脉资源也可以立刻伤害到你的利益,为他们自己办成许多事情,这就叫“反噬”,最后就形成了一个互害的社会环境。这是多么可怕的社会关系网,每一个人都在这一张网上苦苦挣扎,成为另一种宿命。

何为合情合理合法,如何来界定,本身就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社会生活不是简单化了,而是人人作茧自缚,当十分复杂的“人际关系”无形中推高了人们的生活代价和精神代价,社会和政府也必须为此付出高昂的成本。

电视剧用一连串的故事告诉我们,中国的法治建设任重道远。那些传统文化中的垃圾,诸如“胳膊肘总是朝里拐”“后台硬才是硬道理”“哥们义气”“我的爸爸是局长”……这样一大摞早已腐朽了的观念一天不除,真正的法治社会只能是空中楼阁。

何幸福、关律师、亚妮和她的父亲是这个社会的希望之星,尤其是“方圆律师事务所”的关律师,在迷雾重重中始终保持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和清醒,坚守“不把法律当成生意来做”的职业道德,为穷苦的底层人民伸张正义。方圆方圆,天圆地方,字正腔圆,内圆外方,这是中华文明的精髓,正派之人正气凛然,司法公正必须公证,心正有情商,圆润非圆滑,法律面前,无情未必无义,人人平等就是大义之一。

电视剧中的何幸福、何幸运为何姓“何”,有何用意?应该这样理解吧:没有建成一个真正的法治社会,没有精神文明道德为前提,又何来幸福何来幸运可言?

剧中的何幸福、何幸运终于觉醒并决定为底层人民、社会正义做一些有益的事情。这不叫“光明的尾巴”,这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是所有中国人的殷切期待。

责任编辑:吴淋淋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