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培训,勿让“兴趣”变“负担”

核心提示: 这是“双减”后的首个暑假,以往铺天盖地的学科培训已难觅踪影,于是,各式各样的非学科类培训,成为家长们的首选。

图为小学员正在接受街舞培训。记者 姜康 摄

本报记者 姜康

今年暑假较于往年,既一样又有些不一样。对家长而言,一样的仍然是纠结于“孩子的暑假究竟怎么过”,关在家里怕孩子憋得慌,放任在外又担心孩子的安全,把孩子送去上课学习是大多数家长的选择。但不一样的是,这是“双减”后的首个暑假,以往铺天盖地的学科培训已难觅踪影,于是,各式各样的非学科类培训,成为家长们的首选。

“双手张开,腰背挺直。”近日,在华南一家舞蹈培训机构记者看到,七八名小学员正跟着舞蹈老师学习街舞的基础动作,外面不少陪同上课的家长正在观望。“今年暑假,我给孩子报了街舞、围棋和散打三个兴趣班。”学员家长张雅妹笑着说,自从“双减”政策落地后,孩子的作业负担减少了,有了更多时间参与运动等素质训练,“特别是街舞培训班,可以学到一项技能的同时,还可以强身健体。”

“街舞是我们目前最火的课程,只要一开放报名,很快就会报满。”该舞蹈培训机构负责人表示,现在很多家长都是“80后”“90后”,对素质教育很重视,更愿意培养孩子的艺术特长,“目前,暑假报名人数较去年同期增加了两成左右,就长期来看,还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除了舞蹈培训外,球类培训也异常火爆。记者在一家篮球培训机构看到,几位小学生正跟着教练学习上篮、带球、过人等篮球技巧。“篮球是我一直在学的体育类项目,今年暑假除了篮球培训外,妈妈还给我报名了画画和围棋兴趣班。”正在练习运球的小学员林佳迪告诉记者,他练完篮球之后就要赶去上围棋兴趣班。

采访过程中,记者了解到,像林佳迪这样一天要上两到三个兴趣培训班的学生比比皆是,他们大多反映除了自己真正感兴趣的外,爸妈为了不让他们在家里玩耍,还会报一些其他兴趣班,“每天都在几个培训班之间跑来跑去,有时候会感觉很累,也几乎没有自己的时间。”一名学生说。

舞蹈、游泳、篮球……越来越多的孩子假期泡在了夏令营、兴趣班中。虽然非学科类培训与分数不直接挂钩,但对孩子来说,被迫参加各种培训的假期,无非是换了一个学习场地,换了一种学习方式。

“其实,暑期要给孩子的应该是不一样的生活体验。这个‘不一样’,是应该迥异于学校生活的。”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在假期中,家长应该抽些时间,带孩子走进社会,参加社会实践和劳动实践,增强他们动手动脑的能力,感受学习之外的东西,“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样的安排或许对孩子的成长会更有价值,“希望‘双减’政策下的暑期,不再是另一个‘压力山大’的角力场,也愿孩子们都能度过一个身心愉快、轻松舒适且富有真正假日意义的暑期。”

责任编辑:吴淋淋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