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市民手工制作的奶茶饮品。记者 帅莹 摄
本报记者 帅莹
奶茶是夏季不少市民钟爱的饮品之一,一些细心的市民发现,如今“奶茶热”不仅仅只存在于线下实体店,在各大社交平台上也开始掀起了一阵手工自制奶茶的热潮。不少市民纷纷在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平台晒出自己制作奶茶的小妙招,有的甚至不惜重金,拿出家中近千元的红茶来熬制茶底。
“红茶、牛奶、炼乳是自制奶茶不可缺少的配料,要想再做得更加‘高大上’一点,还可以网购一些椰果、珍珠等配料。”说起如何手工制作奶茶,市民朱女士如打开了话匣子一般,将自己从网上学来的小技巧娓娓道来。
朱女士表示,进入夏季以来,许多知名品牌奶茶店的门口经常出现大排长龙的情况,加上部分店铺偶尔会被爆出奶茶里存在异物等卫生问题,她便萌发了自己制作奶茶的想法。
朱女士介绍,为了能够做出一杯比肩实体店铺里售卖的奶茶,她在各大美食App里找了十余个教程,试验了多次才选定了其中最好喝的一款。选定了配方后,朱女士又网购了一次性塑料杯、防漏纸和各种奶茶配料。“杂七杂八地买了一大堆,最后算下来,自己制作一杯奶茶的成本比奶茶店买来的还要贵一些。”朱女士笑着说道。
朱女士认为,手作奶茶的意义不在于价格,而在于整个制作和分享的过程。“我一般会把制作过程全程拍摄下来,再通过后期剪辑成一个短视频分享到社交平台,而制作好的奶茶则可以分享给好友。”朱女士介绍,通过一段时间的记录与分享,她已经在社交平台上收获了上百位粉丝,同时也让她结识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下一步,我和几个本地的朋友计划在周末一起办一个后备箱集市,将自己手工做的饮品、蛋糕拿出来售卖,尝试通过各种新的方式展示自己制作的产品,顺便赚点零花钱。”
记者了解到,疫情之下,年轻人自己动手制作美食的热情高涨,一点也不亚于此前运动健身领域的“刘畊宏热”。据某社交平台数据统计,自2020年起,该平台上美食类笔记发布量同比增长230%,成为平台发布笔记类型中的第三大品类。不过,随着美食教学视频的增加和发布视频门槛的降低,一些因为跟学视频而出现的安全问题也时有发生。
朱女士介绍,她在学习制作奶茶之初,曾模仿一个视频博主熬制焦糖,差点就被滚烫的糖浆烫伤。“白糖在锅中熔化时,温度极高,还会不断冒泡溅出糖浆,但在教学视频中博主并未做出任何字幕或口述提醒。”朱女士表示,对于一些“厨房小白”来说,一些看似平常的操作也可能会存在危险,因此市民在学习过程中应多加注意,远离安全隐患。同时,随着手工制作奶茶的走红,网购平台上销售的奶茶配料、手作奶茶入门套装等销量大增,这其中部分商品存在保质期标准不一,配料标签不正规等问题,消费者在购买时应注意加强鉴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