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秀云正在居民家中进行反诈宣传。记者 茅猛科 摄
本报记者 茅猛科 通讯员 王国生
“这是最新的诈骗手段,以后碰到类似的情况那绝对是骗局。”连日来,孙秀云一直活跃在华都锦城小区,她正和其他“黄马甲”一起,配合南环路派出所,走进居民家中进行反诈宣传。这群“黄马甲”当中,还有一位是她的丈夫陈歌栋。自2003年参加无偿献血以来,他们夫妻二人一直奔走在爱心路上,每年两次无偿献血、帮扶困难群众、资助贫困学子、参加疫情防控……夫妻二人同心做公益,一直在如意慈善公益服务团内传为佳话。
携手献血20年,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2003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孙秀云参加了无偿献血,第一次献出了400毫升全血,成为一名光荣的无偿献血志愿者。“第一次献血,自己和家人都有点儿担心,后来发现献血对身体没什么影响,而且可以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更加坚定了我献血的决心。”孙秀云说,此后,撸起袖子献血便成为她的一种习惯。在她的影响下,陈歌栋也成为一名无偿献血志愿者。
“献血不仅能帮助别人,对自己身体也有好处,可谓两全其美,只要身体可以我们就会一直坚持下去。”孙秀云告诉记者,自那以后,他们夫妻俩每年都会参加无偿献血,后来又捐献了多次成分血,至今已坚持了20年,以实际行动传递了爱心。2019年~2020年,孙秀云和陈歌栋先后被评为无偿献血优秀志愿者。现在,夫妻俩仍坚持一起献血,他们说:我们只是普通人,能帮助到别人,就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扶贫帮困,公益路上携手同行
“说起做公益,其实2003年的时候就已经涉及。”孙秀云说,当时一个偶然的机会,她看到了民政部门发布的助学信息,便和陈歌栋商量,最后选择了2个孩子,一直资助他们到小学毕业,“不过,真正开始做公益,应该是2014年陈歌栋加入逍遥如意群,也就是后来的如意慈善公益服务团。”自那以后,陈歌栋便和群友一起,不间断地开展帮扶活动,走上了公益之路。
“和群友一起做公益,是一件很开心的事。”陈歌栋说,大家在一起帮助他人,一方面能给困难群体带去希望,另一方面自己也能认识更多的朋友。陈歌栋告诉记者,2016年如意慈善公益服务团成立,需要一名财务,“那年,我儿子已经考取大学,我想着她平时在家也没什么事,刚好又是学的财务,就推荐她加入了如意慈善。”虽然负责财务工作,但只要有公益活动,孙秀云都会陪着陈歌栋一起参加。多次被身边志愿者的爱心以及被帮扶对象的感恩之心所感动,孙秀云渐渐地也爱上了公益。
“记得前几年的一次走访,我和丈夫认识了一个家庭,他们那种为了生活不懈努力的精神,深深感动了我们。”孙秀云告诉记者,导墅有一位59岁的朱先生,跟80岁瘫痪在床的老母亲相依为命。为了生活,朱先生每天早出晚归骑着电动三轮车载客,中间还要抽空回家给老母亲做饭。2020年,为优化全市交通环境、提升交通管理水平,切实压降“非标三、四轮电动助动车(封闭式)”道路交通事故,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我市开展了“非标三、四轮电动助动车(封闭式)”综合治理。对此,朱先生积极配合,主动放弃了三轮车载客,却因为需要照顾母亲,没法出去正常打工,只能偶尔打打零工,赚取微薄的生活费。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孙秀云夫妇俩便上门走访慰问,之后经常对其进行资助。“虽然生活比较困难,但朱先生把老母亲照顾得很好,的确很不容易。”孙秀云说,朱先生的孝心深深感动了他们夫妇,也因此更加坚定了他们坚持做公益的决心。
夫妻携手,做好公益“传帮带”
孙秀云和陈歌栋都是如意慈善开发区分队志愿者。在他们的影响下,身边很多人都加入了公益事业。虽然大多数人平时因为工作不一定有多少时间参加公益活动,但只要因为帮扶困难家庭需要捐款捐物,孙秀云夫妇的亲戚同事都会在第一时间给予支持。
“相对于捐款捐物,做公益更重要的是有一颗奉献的心。”孙秀云说,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他们身边很多人都加入了疫情防控志愿者队伍,跟他们一起参加上门摸排、核酸检测现场引导等志愿服务,并积极参与如意慈善开发区分队慰问防控一线医护人员、社区工作者、环卫工等群体的活动,为他们送去慰问品和防疫物资等。
“让我感到骄傲的是,我们的儿子也很有爱心。”孙秀云告诉记者,一开始出去走访慰问,看到一些困难家庭的孩子,就想到了自己的儿子,生活在充满爱的家庭之中,衣食无忧地快乐生活。后来,孙秀云决定,每年暑假都带着儿子一起参加公益活动,让他能懂得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走访困难群众、慰问敬老院老人……带着儿子参加公益活动后,孙秀云发现,这些活动对孩子有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儿子变得更加有爱心,也变得更加懂事,懂得了感恩和奉献。“看到孩子的点滴成长,我们都很欣慰。”孙秀云说,“我们会一直坚持做公益,将其当作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