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司法裁判尺度,引领社会良好风尚

核心提示: 全国“两会”前夕,最高法院发布了民法典总则编司法解释共39条与人民法院贯彻实施民法典第一批13件典型案例,引起社会广泛瞩目与好评。

全国“两会”前夕,最高法院发布了民法典总则编司法解释共39条与人民法院贯彻实施民法典第一批13件典型案例,引起社会广泛瞩目与好评。

该司法解释秉承依法保护民事主体合法权益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进一步在“扶不扶”“劝不劝”“追不追”“救不救”“为不为”“管不管”等问题上亮明态度,坚决防止“和稀泥”,让司法有力量、有是非、有温度,让群众有温暖、有遵循、有保障。突出强调权利保护,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司法立场。对具有普遍性、典型性和高关注性的社会生活问题作出具体法律适用方面的解释,集中反映了现有司法经验成果、凝聚了社会广泛共识,凸显司法解释“对具体适用法律问题作出阐释和说明”的价值功能,必将进一步统一司法裁判尺度,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的法治框架内规范司法行为,确保民法典正确实施,有效保护合法权益,实现高质量司法,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与司法公信权威。

而人民法院贯彻实施民法典第一批13件典型案例,坚持德法相辅、聚焦民生痛点难点、感应时代需求,通过正确适用民法典新规则、强化裁判文书说理等方式,分清是非、善恶、美丑,彰显了民法典弘扬传统美德和社会公德,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维护公序良俗的基本精神,就坚持什么、倡导什么、反对什么、抵制什么旗帜鲜明地亮明了司法态度。无不体现上述司法解释的宗旨精神,与司法解释密切呼应,相得益彰。典型案例发布既是展现人民法院优秀司法成果,也是人民法院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引下的司法活动的集中与权威体现。“一个案例胜过一沓文件”,典型案例通过“小案件”讲述了“大道理”,起到重要的宣传示范作用,以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和典型意义的典型案例发布形式展现人民法院的公正司法活动,不但可以让社会公众更直观、生动地了解与认可人民法院的审判执行工作,更具体、全面地理解、体会民法典作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而充分保护合法权益、维护社会良好秩序的价值,进而学好运用好民法典,也能更好发挥出司法裁判对社会行为的规范、预测和引领作用,进而充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良好行为风尚,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另一方面,我国虽然不是判例法国家,但由最高法院发布人民法院典型案例,一定程度上也相当于“准司法解释”,对全国法院系统具体司法实践具有较高的指导和援引意义,进一步发挥出规范司法行为、统一裁判尺度、以司法助推引领良好社会风尚的效用。

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以来,人民法院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工作目标,坚持为民司法,公正审判,针对国家法治建设和司法实践需要出台了多种司法解释,发布了多批典型案例,审理执行了大量民商事和行政、刑事案件,让司法有力量、有是非、有温度,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不断增强,为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保护民生权益、优化法治营商环境作出了积极的司法贡献,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社会稳定和谐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为弘扬社会正气、引领良好社会行为风尚贡献了卓越司法力量,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此次民法典总则编司法解释与贯彻实施民法典13件典型案例的出台发布,彰显出人民法院致力保护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司法担当与积极作为姿态,为迎接全国“两会”的胜利召开献上了一份司法厚礼。

责任编辑:王琳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