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族”沉迷刷短视频,怎么办?
专家:子女多陪伴、多沟通是关键
本报记者 高静 帅莹
“快看,快看,我又提现了30元!”在刚过去的春节假期里,市民黄女士发现自己的父母沉迷于短视频平台,“他们总是坐在沙发上,一人拿着一部手机刷短视频,一次可以刷2、3个小时。”
黄女士告诉记者,父母之所以沉迷于短视频平台是因为需要“做任务”,每天签到、观看一定数量的视频即可积累一定的现金,到达一定的数额便可提现,“父母说一个月可以赚30元左右,刚好可以抵掉每个月的话费开支。”在和父母的沟通中,黄女士得知,短视频平台是他们的朋友推荐的,他们觉得在家也没事做,不如刷刷视频,还能赚点小钱。然而,春节在家的几天,黄女士深深感觉到父母已经沉迷其中,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刷短视频,“长时间低头刷手机对他们的颈椎很不好,而且视频里的内容五花八门,我担心他们会上当受骗。”
黄女士介绍,表面上父母每个月都能通过看短视频赚钱,但实际上他们在短视频平台上花的钱更多,“现在短视频平台上有很多直播推销卖货,父母听到别人介绍后,就很容易相信产品的功效很大,或因为价格便宜而购买,但往往这些商品的质量难以保障,且他们收到货后如果不满意,也不太懂得如何与客服沟通,最终只得留下商品闲置在家里。”同时,黄女士表示,父母还会时常将短视频中的养身类视频转发给自己,“很多内容其实并不科学,甚至已经被专业人士辟谣过,但父母很相信,有时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和他们解释。”
市民马先生也有着类似的感受。“好像手机成了他们的‘亲儿子’。”马先生感慨道,父亲早上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拿起枕边的手机,晚上也要刷一会短视频才能入睡,白天吃饭、上厕所都离不开手机。马先生表示,以前贴在“网瘾少年”身上的标签,如今已经成为很多“银发族”的真实写照。
据悉,关于“父母沉迷手机怎么办”一度成为年轻人社交的热门话题。为何“网瘾老人”越来越多?有专业人士分析,在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大的背景下,子女长期不在身边,空巢独居老人数量增加,网络技术的便捷快速、娱乐化则加深了老年人对互联网的依赖。此外,也有专家表示,老年人身体机能减退,自律能力下降,因此容易沉迷于网络。
面对“网瘾老人”,子女一定要合理引导。毫无疑问,老年人学会上网,可以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便利,还能通过网络结识新的朋友、联系老的朋友,以及拉近和子女之间的距离,所以对待老人上网这件事要辩证看待,不能仅因为有上瘾的可能,就一味限制老人上网。子女需要做的是多陪伴、多沟通,让老人科学合理地“触网”。
专家表示,要想推动形成老年人参与数字生活的良好环境,需要家庭、社会等多方面配合共同推进,在加强适老化改造的同时,整个互联网环境还应更加“护老”。比如,目前许多短视频直播平台、手游网游等已经推出了青少年模式,相应的也可以推出老年人模式,从平台处进行监管和控制,禁止推送不适宜老人或老人容易形成依赖的内容,从根源进行分流和管控。
“春节期间,我带着父母在本地热门景点游玩了一天,那天我们一起拍了很多照片,他们也将照片分享给了自己的好朋友。”黄女士告诉记者,父母沉迷短视频平台,关键可能还是自己陪伴他们的时间太少了。她表示,以后有时间还是要多陪伴父母,带他们出门散散心,更要耐心沟通,引导他们科学上网,真正享受数字红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