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不掉线”,幸福年味浓

核心提示: 举国同庆、阖家欢乐的春节长假,或走亲访友、或宅家偷闲、或小聚畅谈、或相约游玩,舒心安享者和纵情玩乐者选择各异,所体验的幸福感却相同。

举国同庆、阖家欢乐的春节长假,或走亲访友、或宅家偷闲、或小聚畅谈、或相约游玩,舒心安享者和纵情玩乐者选择各异,所体验的幸福感却相同。

尽管不易被察觉、不常被看到,但直观的笑脸和显见的快乐始终被默默付出护佑守候,不胜枚举的坚守者们“隐身”却不“掉线”,用一个个不计得失的“理所应当”成全众人习以为常的“安心舒畅”。

摊不打烊,烟火气喷香

除夕一早,早起的孩子们在客厅里嬉戏玩闹。在暖和的屋里,市民王林田一家正在准备当天的团圆饭。茶叶蛋、红烧鸡、爆炒鳝丝、狮子头、芹菜百叶、青菜香菇……各色菜式看得人胃口大开。“一年到头,女儿女婿和孩子们都比较辛苦,大家能团聚在一起吃顿饭,一起感受过年的氛围是件特别难得的事情,累也累得开心。”王林田和丈夫为了支持女儿女婿的事业发展,常年居住在南京,陪伴读高中的外孙,孩子放了寒假,他们也才有空回家,等外孙正式开学后,他们又将回到南京陪读。

为了这顿年夜饭,王林田早早地就想好了菜谱,除夕一大早,她就去菜市场购买食材。“老赵,今年又不回家过年啊,太辛苦了!”来到熟悉的菜摊前,王林田一边挑菜一边和摊贩聊了起来。“春节期间正是赚钱的时候,哪里能休息哦。我们辛苦辛苦,也能给孩子们减轻点负担不是?”在菜市场众多忙碌的身影中,来自山东临沂的菜摊商贩赵学香就是其中之一。每天凌晨,是她一天中最忙碌的时候。“早点来,能批发到最新鲜的蔬菜,才能卖个好价钱……”凌晨2点,赵学香就起床进货,她得赶在农贸市场开门前把菜全部摆上摊位。这样日夜颠倒的生活,61岁的赵学香早已经习惯了。从山东来到丹阳,她种过西瓜、卖过煎饼、生过豆芽……却因一场大火而不得不从头开始。为了生计,她和丈夫选择了卖菜这一行当,虽然辛苦,却也安稳。今年春节,赵学香依旧不回老家,这已经是她在丹阳过的第六个春节了。“老主顾们都很照顾我的生意,生意好的时候能卖3000多元,挺满意的。”赵学香说道。

“新年快乐,早点回家吃团圆饭啊!”买完菜后,王林田招呼道。赵学香也因为一波一波的顾客而忙碌了起来。晚饭时,满满一桌的年夜饭,以及电视机中传出春晚精彩节目的声音,充满了年味和团聚的幸福。一家人在客厅看完春晚后,纷纷回到了自己的房间休息,而另一边的蔬菜大棚种植户任传娥已经打算起床去收割新鲜的蔬菜送往集散点……

传递无碍,温暖与爱畅涌

“你好,有人在家吗?有两个快递麻烦签收一下……”“来了来了……”

1月31日,除夕,家住云阳街道荣城国际小区的唐女士接过快递员手中的快递,小心翼翼地打开后,是一件大红色羽绒服,另一个快递盒里则装满了米、洗衣液、牛奶等日用品。这些都是远在外地的女儿给她寄来的。

顾不得身上还挂着围裙、手臂上还戴着袖套,唐女士麻利地将羽绒服穿上了身,对着镜子一通“臭美”。“老陈,你看我这件羽绒服怎么样?好看不?”“好看好看,咱女儿的眼光真好,可好看了!”唐女士的老伴老陈答道。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就地过年”倡议下,今年唐女士的女儿没能回家过年。给远在老家的亲人长辈寄送年货、给留在城里的子女好友快递家乡特产,已成为一种新的“团圆”方式。为满足消费者春节期间的包裹寄递需求,我市快递企业的快递小哥们坚守岗位,保障服务“不打烊”。

36岁的杨涛是顺丰快递的老员工,今年是他连续值班的第五个春节。“我是本地人,很多同事两三年没有回老家与家人团聚了,我主动报名春节值班,尽量让外地的同事回家。”杨涛说,春节期间,网点值班的工作人员有30多人,平均每人日均收发快递200余件。这几天,杨涛依旧要在早上7时左右卸车,然后消杀、分拣,并整理出需要自己派发的快递,扫描包裹二维码录入信息,按照送货顺序娴熟地将快递整齐地放进快递车内。9时整,杨涛启动满载着快递包裹的电动车准点出发。

“春节期间,父母们寄出的多是亲手制作的各类食物,子女们寄来的往往是衣服鞋帽和各类营养品,这些都是饱含思念和关爱的包裹。”杨涛告诉记者,虽然坚守岗位意味着陪伴家人的时间减少了,但想到能为那些异地过年的人们做一些事,就觉得很欣慰。“临近春节,很多包裹都寄托了寄件人的浓浓情意,我觉得我的坚守很有意义。”

“白衣”守护,“虎宝”贺新春

大年初一(2月1日)上午10点11分,随着一声响亮的啼哭,产妇汪女士在市人民医院东院(丹阳市妇幼保健院)产房诞下了我市新春首个“虎宝宝”——一位体重3500克的男宝。市妇幼保健院产房助产士陈琳介绍说,汪女士顺利生产后,1日上午10点18分,产妇张女士也在该院顺产了一位体重3020克的男宝。张女士告诉记者,她于2015年生了大宝女儿,今年又添了二孩男宝,如愿凑了一个“好”字。

虎年首日源于产房的喜气持续“输出”。市人民医院产房护士长王英华在忙碌的间隙告诉记者,1日下午2点39分,一产妇在该院剖宫产了一位3045克的女宝;当晚七八点,又有2位女宝先后报到……据悉,虎年首日我市共有5位“虎宝宝”诞生,2位男宝、3位女宝,市人民医院和妇幼保健院的热心医护还向产妇赠送了红灯笼等新年礼物,向赶来“拜年”的“虎宝宝”表示祝贺。

记者从“虎宝宝”们的家长处了解到,虎年孩子的姓名在网上炒得很热,自家亲友也热心地提出了多种方案,有的说叫苏嘉、宇丹,有的长辈提出来叫寅胜、荣尧等,但他们还没考虑好,总想给宝宝挑个最好的。

欣喜之余,“虎宝宝”们的家长对春节加班的医务人员很是感激:“这里的医生护士太贴心了,等以后我们也要告诉宝宝,不仅是爸爸妈妈将他带到这个世界,还多亏了很多白衣天使的温暖呵护、无私奉献。”记者了解到,像陈琳、王英华一样春节坚守岗位的医护人员比比皆是,仅市人民医院就有300余名医护人员在岗,其中大年初一产科约20人。为了守护全市人民的生命健康,他们顾不得与家人团圆相聚,放弃了休息放松的长假。“我们深知自己的职责,所谓假日在岗,于我们而言不是奉献、付出,而是再正常不过的理所应当。”一位护士的真情简言,听者并无丝毫矫情之感,而是感恩感激、敬佩致谢。

防控不松,万家静升炊烟

大年初二,阳光正好,微风不燥,是市民刘玉回娘家拜年的日子。吃过午饭,闲暇无事的刘玉戴好口罩,约上多日不见的闺蜜来到了丹北镇五洲梦想城商场逛街。那琳琅满目的商品,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那此起彼伏的叫卖声,不绝于耳;那扑鼻而来的香味,令人回味无穷。偶遇“孙悟空”合个影、向“财神”讨个红包、到新春小集畅游一番……两个人手挽手肩并肩,迈着轻快的步伐尽情放松。在路过一家店铺门口时,眼尖的刘玉看见了几个身穿红马甲的人,于是好奇上前,只见对方正与店内的工作人员交谈,仔细叮嘱做好疫情防控的相关事宜。

“红马甲”之一,正是邹力。作为丹北镇新桥社区负责疫情防控的工作人员,邹力和伙伴们一刻都没有松懈停歇,每天都会开展巡查,确保疫情防控举措落实落细落到位。

当天,邹力和其他几人上午9点就到达五洲梦想城,围绕疫情防控工作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商超入口处,是否摆放免洗消毒液,有无引导进入商场的顾客佩戴好口罩、测量体温,并逐一查验健康码和行程码,设置一米线,做好出入人员登记……

忙完五洲梦想城的检查,邹力还和网格员一起走街串巷,发放疫情防控常识卡,排查风险地区返乡人员。邹力介绍,为了不漏一户、不落一人,他和同事们节假日期间随时待命,为社区居民筑牢疫情防线。

“您好!您所在的地区属于省外低风险地区,回到丹阳的话,需在抵丹24小时内进行一次核酸检测……”虽然是春节假期,但在丹北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咨询电话24小时开通,工作人员不停地向来电咨询的居民解读相关政策。实时掌握全镇疫情防控工作动态,及时做好政策要求的上传下达,对上级部门下发的工作情况进行每日收集、汇总、汇报、督查……这样的工作,每天他们都要重复数遍。“这都是我们分内的工作,面对突发状况,及时上报进行协调处理,保障各项防控工作有力指挥和高效运转。”工作人员徐武丹向记者介绍道。这几天他们接力作战,以办公室为家,坚守岗位,全力筑牢疫情防控防线。

今年春节,疫情防控常态化,但我国一些地区出现的散发或局部聚集性疫情,让冬季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不容乐观。特别是春运期间人员流动量逐步增加,存在一定的疫情传播风险。在这个万家灯火、阖家团圆的温馨时刻,正是有这么一群人,他们节日坚守值班,枕戈待旦守平安,守护万家灯火静升炊烟,他们有着共同的名字——丹阳市疫情防控工作人员。

便捷出行,“慢”享幸福感

2月3日,大年初三。中午饭后,家住风雅尚都的许霞带着儿子到家门口小区站台等16路公交,去市图书馆。每逢周末或节假日到图书馆“坐半天”成了她和孩子雷打不动的“好习惯”,春节假期也不例外。“我们坐16路公交从家门口到图书馆,7站车程就到了,很方便。”许霞说,活到老学到老,“积财千万,无过读书”,这就是幸福的生活。

“叔叔,新年好!”一上车,许霞10岁的儿子就对16路公交驾驶员孔春俊进行了新年问候,孔春俊也高兴地回应“新年好”。“每当听到乘客这样的问候,心里就暖暖的,感觉再辛苦也值得。”今年36岁的孔春俊笑着说,这几天,行车路上自己总是一遍遍地问候或回应着“新年好”“新年快乐”。16路公交是一条乡镇进城线路,从司徒眼镜产业园到市车管所。当许霞母子沉浸在休闲愉悦的氛围之中时,对于孔春俊来说,这却是一个更加繁忙的一天。

当被问到是否觉得辛苦时,孔春俊笑着说:“公交行业是全年无休的,我入行5年,每年的春节都是在公交车上度过的。”孔春俊说,今年春节,他从除夕到大年初四都在岗位上。“既然选择了这份工作,就要尽力把它做好,加上家人的支持和理解,我对这份工作很满意也很珍惜。”孔春俊坦言,开公交车的确辛苦,但能把乘客安全地送到目的地,成就千万家团圆,也有一种成就感。

孔春俊只是我市众多公交驾驶员中的其中一个,十米车厢内,他们牢记城市“摆渡人”职责,用“不打烊”的服务状态,用心经营流动的“家”,用“小家不圆”换来“万家团圆”。“我们组建了8个备用车队,3~5辆备用公交车。一旦出现大客流了,我们就会加车去应对客流。”市公交公司陈经理说,春节假期,为合理配置资源,满足乘客安全出行需求,公司充分运用智能调度平台根据客流特点等加大对主要线路和重要路段的实时监管,加强现场调度,及时调整运力,为市民提供安全、有序、顺畅优质的服务。

慢下来,感知时光,致敬美好。十几分钟后,许霞母子二人到达目的地。走进图书馆,一股书香“年味”迎面扑来,与外界热闹喧嚣的市井生活相比,这里犹如“世外桃源”,安静又温馨。在这里,大家都放慢了脚步,慢下来,在宁静中享受城市“慢生活”,体验生活的“幸福感”。“我觉得慢生活也是一种幸福,放慢幸福的脚步,慢慢咀嚼生活的每一个瞬间。”许霞说。

闲逛公园,宜居感扑面

正月初六上午,市民辛鲁带着妻子和四岁的女儿,来到万善公园赏景、游乐。一家三口边走边看,不时停下脚步在河畔、桥边等景点处拍照留念。小女孩正是调皮好动的年纪,她不满足于走走停停,撒开腿在园内小路上尽情地跑跳,辛鲁和妻子则拎着包和水杯护在女儿身侧,幸福满足的笑容不时跃上他们的脸庞。“假期快结束了,今天特意带着孩子来公园逛逛,呼吸新鲜空气、亲近大自然。”辛鲁说,虽然眼下不是公园景色最怡人的时节,但不论是园内道路、草坪,还是亭台、河道,目之所及皆是清爽整洁,既润眼也舒心,“孩子玩得尽兴,大人也开心。”

其实,像辛鲁一家这样春节期间拖家带口畅游万善公园的家庭游客并不少。他们中有年轻父母带着年幼的孩子来观赏冬日风景的,有中年子女带着日渐年迈的父母感受城市变化的,还有一大家子散步闲谈、消食健体的……游客的到来给公园带来了人气,也增添了别样的年味。为了给游客带来惬意舒适的游园体验,万善公园管理团队提前排好了值班表、完善了应急预案,实行24小时值班值守制,所有人员随时待命,及时应对恶劣天气、疫情防控等突发状况。“春节假期这几天,公园人流量日均近3000人。上午9点多到11点半、下午2点到5点,是游客较多的时段。”诚瑞广场万善公园管理队副队长张志军说,平时来万善公园游玩的市民就不少,节假日更是迎来了游客的高峰期,做好公园的常态化管理与维护,是公园管理队义不容辞的分内事。

“万善公园是开放式的城市公园,是城市文明的展示窗口。对我们来说,越到节假日,越不能放松,各项工作都要更精细。”张志军介绍,春节期间公园管理队正常在班在岗,一方面,每个班次都配备了4名保洁员,从早上6点到晚上9点,不间断地对公园的道路、场地、垃圾箱、栏杆等进行日常保洁与维护,确保时刻以“美颜”的状态迎接游客的“检验”;另一方面,优化了服务力量,车辆停放指示、如厕引导、开水供应等便民服务,让入园游客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与此同时,公园加大了疫情防控措施落实,倡导游客游玩的同时,做好个人防护,保持与人群的距离,做到安心、健康游园。

在工作中度过春节,对张志军和公园管理队的工作人员来说是习以为常。“工作总要有人做的嘛!”万善公园保洁员徐生凤一边擦洗垃圾桶一边笑着说道,“入园游客的文明素质提升了,来公园遛狗的少了,垃圾都能入箱了,无形中保洁的工作量也减轻了。”虽然工作占据了走亲访友的时间,徐生凤却不甚在意,“现在生活越过越好了,人与人联系更便捷了,亲友间的团聚也不再局限于春节这几天。开开心心过日子,每天都跟过节一样!”

责任编辑:王琳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