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情腊八粥飘香 勤俭美德不能忘

核心提示: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歌》的这段开头,可谓是家喻户晓。那么,丹阳人都是怎么过腊八节的呢?为此,记者采访了我市民俗专家韩梦庆,听他说一说咱们丹阳腊八节的习俗。

25387fa998b27b5e4357c6d552d329ea

15c0991850584a09d6782f9025a1a1b3

图为韩梦庆家中煮的腊八粥。

记者 马骏 摄

本报记者 马骏 实习生 方娇

昨日是农历腊月初八,也就是民间俗称的“腊八节”。“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歌》的这段开头,可谓是家喻户晓。那么,丹阳人都是怎么过腊八节的呢?为此,记者采访了我市民俗专家韩梦庆,听他说一说咱们丹阳腊八节的习俗。

“农历十二月,俗称‘腊月’,农历十二月初八,俗称‘腊八’。说到腊八节,大家首先想到的便是喝腊八粥,这也是腊八节主要的习俗之一。”韩梦庆介绍说,据《丹阳县志》载:“十二月初八为腊八,煮咸粥,杂以诸果,谓腊八粥。”在丹阳城乡各地,腊八节这天,家家户户都煮食咸粥,农村尤重。以粳米、山芋、芋头、白果、胡萝卜、杂豆等,煮成一锅“腊八粥”。

“在腊八节喝腊八粥的习俗虽然一直流传了下来,但其中的变化也是十分明显的。”韩梦庆告诉记者,腊八粥的制作方法和咸粥完全一样,可以说,腊八粥就是多样化版本的咸粥。按理说,制作腊八粥的食材越多越好,讲究一个“杂”字,想放入什么就放入什么。“当我还是孩子的时候,家里比较穷。煮腊八粥的时候,食材很少,只是在咸粥里加一点黄豆、蚕豆而已。”韩梦庆回忆道,“解放后,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制作腊八粥的食材也越来越丰富了,香菇、蔬菜、栗子、肉骨头等等都成了腊八粥里常见的食材。总的来说,煮腊八粥用到的食材一般比较多,得有十来种,多的时候可能有二十多种。现在,人们在饮食上越来越讲究健康,这一点也体现在了腊八粥里。现在的腊八粥在食材选择上越来越倾向于营养均衡。”

关于腊八粥的由来,说法众多。韩梦庆介绍说,其中有个关于腊八节的故事,很有意义,是告诉人们生活中要“勤俭节约”的。“相传以前有个人,浪费了很多粮食,身边的人觉得可惜,便悄悄收了起来。到了年末,家里没米下锅,家人便把这些积攒的粮食放在一起煮粥。后来,这个人也懂得了珍惜粮食的重要性。”韩梦庆说。

“过去,穷人家的主食便是粥。腊八粥一煮往往就是一大锅,当天很难吃完,中午吃、晚上吃,甚至到了第二天还在吃。对于他们来说,腊八粥比咸粥要好得多,能吃上一碗腊八粥是很幸福的事。而且,腊八粥是越煮越好吃,每餐重新加热只会让腊八粥更加美味。”韩梦庆说,“现在,因为腊八粥的食材多,很多人家在煮腊八粥时仍会煮上一大锅,连着吃两三顿。吃的是腊八粥,品的是旧时的回忆。”

韩梦庆认为,传统节日为人们提供了家庭之间相互联系、维系亲情的一种渠道。在准备过节的过程中或者过节时,人们深化了“家”的传统观念,感受到了浓浓的温情。

责任编辑:王渊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