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氏兄弟与丹阳《正报》

核心提示: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第二年,在白色恐怖笼罩下的苏南古城丹阳,出现一家民办报社和印刷所,编辑出版了灰皮红心的正义之报,名曰《正报》。报纸面世后,引发社会注目,成为古邑黎明前的一支烛光。

项强 育斌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第二年,在白色恐怖笼罩下的苏南古城丹阳,出现一家民办报社和印刷所,编辑出版了灰皮红心的正义之报,名曰《正报》。报纸面世后,引发社会注目,成为古邑黎明前的一支烛光。

姜氏兄弟均为地下党员

点燃并擎举这支红烛的,是出自丹阳蒋墅滕村的两位中共地下党员姜氏兄弟。

兄姜泰南(后名蒋立,1916~2001),弟姜沛南(又名蒋萍,1919~2012)。兄弟俩生于我市名门望族姜氏乡绅富家,早年外出求学,“九一八”事变后,姜氏兄弟曾在学校和家乡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姜泰南1937年到大别山参加新四军,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新四军第五师团政治处主任,旅、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师政治部宣传部长等职。姜沛南1938年在湖北田家镇某要塞司令部工作时,由其兄和另一同志介绍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武汉沦陷前经组织同意,先后考入重庆蒙藏学校和在陕西的国立西北大学,因参加革命活动两次被校方开除,之后在兰州西北日报社等单位工作。

1946年2月,受中共华中分局城工部派遣,姜泰南改名蒋立,从解放区回到苏南,任沪宁铁路线上的镇(江)丹(阳)武(进)三城特派员,遵照华中分局代理书记谭震林同志面示,利用家庭条件,在国民党心脏地区开展党的地下工作。蒋立接受组织交代的任务回到家乡,带领胞弟姜沛南利用其父亲的地位和关系,展开工商文教等社会活动,与国民党作合法斗争。办报社和印刷厂,在丹阳县城建立地下活动据点,即是其中的重要工作之一。

1946年4月,蒋立召回在上海某中学任教的胞弟返乡协助工作。姜沛南回到丹阳之初,通过其父姜季恒的旧友、国民党丹阳县党部委员、县农会会长袁守仁的关系,和自己曾经的新闻媒体工作资历,当上了《中山日报》编辑主任,并自筹资金创办印刷所,兼任经理。后因该报大量转载上海进步报纸《文汇报》的消息和时评,引起新任国民党县党部书记长朱沛莲的不满,指责姜把国民党党报办成了倾向共产党的“民盟报纸”,姜沛南因此被迫辞职,退出该报。根据上级党组织指示,蒋立要求其弟另谋他法,坚守阵地,立足丹阳县城,开展斗争。姜沛南于是利用他控制的印刷所,于1946年11月创办了《正报》,自任社长兼发行人。为取得政府出版登记证,姜沛南请其父旧友国民党江苏省党部书记长王振先题写了《正报》报头,并聘请县参议会议长吴振等地方政要为顾问,以拉大旗作虎皮,巩固《正报》社会地位。根据党的以合法身份开展地下斗争的方针,姜沛南经蒋立同意,还利用其父的社会关系和正报社长地位,当上了丹阳县参议员。后又借短期去南京担任上海三青团机关报《正言报》驻京记者之机,设法搞到一张国民党特别党员证。这样,中共地下党员姜沛南便具有了国民党员、县参议员和报社社长三重公开身份,正报社和印刷所因此成为共产党在丹阳县城开展地下工作的重要据点。

《正报》宣传民主进步思想

《正报》为8开4版日报,社址在丹阳新民西路现省丹中对面。1947年11月,正报创刊周年纪念,全体同仁合影者19人。其中,除社长姜沛南外,报社主要成员有:总编辑任凯原、经理姚念寅、记者沈涯夫、编辑程西原等。另聘请吕凤子学生、正则艺专教师吴俊发(后成为著名版画家)主编该报副刊“诗与木刻”“大地”等栏目,并招聘本邑进步青年樊永立、邱协耕等任特约记者。

为能在国民党统治区合法生存立足,《正报》以灰色面目现世。除有选择地刊载一些“中央社”官方消息装点门面外,主要通过地方新闻和副刊,隐晦曲折地宣传进步思想,其报道内容与官办《中山日报》大相径庭,却很受市民读者欢迎。该报还常转载刊登一些映射现实、针砭时弊的小说和杂文,以曲笔表达人民群众对当局的不满和怨气,也有直接揭露反动官僚欺压劳动人民的丑恶行径之文,如当年丹阳法官殴打人力车夫和监狱“笼头”虐待犯人的报道及《我是人,不是牛马》《车夫日记》《丹阳路血案》等特写文章。鞭笞丑恶的同时,彰扬正气,1947年8月9日《正报》报道:本邑正则小学,夙著声誉……

《正报》1947年夏曾刊载一篇署名“吴萍”的《记者群像》特写,诙谐生动地记述了当年丹阳新闻界三报《中山日报》《民声报》《正报》的主要负责人和编辑记者的形象作为,其中正报社有:

姜沛南,我们的社长,从来不大容易发脾气,但是他说话相当有分量。记得参议会开大会时,他指责王县长妨碍新闻自由,获得全场鼓掌拥赞,几乎使县长下不来台。参加过那次盛会的人,大概都会记得这精彩的一幕。

任凯原,我们报馆的总编辑,矮矮的个子,乱糟糟的头发,不合身的衣服,看样子就像从没有受过管教的野孩子,但做起事来却那么严格认真。他有耐心和来访者畅谈几个钟头,但急躁起来恨不得撕碎自己。每次病倒,他都说定要好好注意身体,但一爬起来,就一股脑儿忘个干净。

沈涯夫,正报社的小沈,他自己说是记者中的新毛头儿,但他可新得有点儿不含糊。只要知道了,他就要写出来,那些心里有鬼的先生们遇到他就有点儿头痛。他不但身体结实得像一头小牛,而且具有牛的那种勇往直前的冲劲……

正报社党员积极参与解放丹阳

1948年到1949春,人民解放战争节节胜利,国民党败局已定。蒋立按照上级要求,指示姜沛南积极吸收先进分子入党,对丹阳县城敌我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发动人民群众迎接解放。姜沛南立即行动,在报社陆续发展了任凯原、姚念寅、沈涯夫、张陶普、安裕慧以及丹阳教育界知名人士潘敬所共6名党员,并在报社周围团结了一批青年学生和各界有识之士,壮大了进步力量。地下党组织以正报社为据点,通过这些先进骨干积极开展群众工作,并搜集丹阳城内敌人的军政情报。其时,以康迪为书记的中共茅山工委也已在丹阳县城开展工作。因正报社的党组织隶属上海城工系统,按上级规定不得与当地党委建立横向联系。为了共同的目标,姜沛南请示蒋立后,指派正报社内党员骨干任凯原与本地革命青年眭新亚、吴达明等成立了党的秘密外围组织“解放社”。任凯原为该社领导核心之一,负责宣传工作。此后,正报社的其他党员也加入了解放社,以记者的合法身份对丹阳城内的敌情和社会情况进行全面调查。为了利于搜集情报,沈涯夫在姜沛南的支持下,经康迪批准,打入国民党丹阳县政府军事科特务组织,刺探敌情,为配合我军解放丹阳发挥了作用。正报社的共产党员均是解放社的骨干社员,报社成为解放社主要活动据点。

1949年3月,姜沛南被丹阳反动县长王公常以“破坏政府征丁”为由拘押,并欲查封正报社。蒋立当即动用社会关系将姜沛南保释后安排去沪隐蔽,指定任凯原负责继续维持正报照常出版,直到4月22日丹阳解放前夕,被国民党政府查封。4月9日,蒋立突遭国民党军警逮捕,九死一生之际,于4月23日解放军渡江时获救归队。

上海解放后,姜氏兄弟和正报社的同志们均由组织安排调沪工作。蒋立随解放军三野部队和华东局领导机关第一批进入上海参加军事接管,担任上海市劳动局第三处处长。姜沛南和任凯原等正报社原班人马奉调到沪参与创办上海市总工会机关报《劳动报》,姜沛南任该报副总编辑。此后,姜氏兄弟均转入学术研究院所从事经济、历史研究工作……

责任编辑:吴淋淋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