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虞伟华送走失老人回家。
本报记者 帅莹 高静 通讯员 王国生
虞伟华是一家服装企业的负责人,同时也是一位热衷慈善事业的公益人,目前在我市慈善总会如意慈善服务队任副监事长。每当身边有人需要帮助时,虞伟华从未迟疑。在朋友眼中,她乐于助人、扶贫济困,总是默默付出。对此,虞伟华只是淡淡一笑,“在帮助他人、奉献社会的过程中,有辛苦也有欢乐,有难过更有难忘,在这当中,我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样就足够了。”
虞伟华说,以前她家里经济条件不是很好,夫妻两人辛苦挣钱,养家糊口,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和努力,如今才办起了一家小型舞蹈服装企业。回忆起创业的过程,虞伟华感慨万千,除了一路的艰辛,更有对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亲友的感谢,“最难熬的时候,身边的亲友一直鼓励我撑下去,给我提供帮助,他们传递给我的爱心也是指引我去帮助他人的‘火种’。”
虞伟华告诉记者,她曾看到有志愿者帮扶村里的五保户,给困难家庭送去生活物资,关心他们的生活,这些举动让她内心深受触动,“当时我就想着在工作之余也要去参加一些公益慈善活动,尽我所能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2013年的一个契机,虞伟华加入我市慈善总会如意慈善服务队,成为一名慈善义工。在那之后的8年里,她一直热衷于参与帮扶困难人群的活动,坚持用爱心做事,以善心助人。
2018年,市慈善总会如意慈善服务队在云林学校成立了助学基金,旨在帮助困难学子完成学业,传递社会正能量。助学基金成立当天,虞伟华和其他慈善义工一起参观了学校。云林学校的“花毽”项目是镇江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由于资金短缺,孩子们的训练条件十分艰苦,不少孩子的毽球鞋都是破损的。看到这样的情况,虞伟华很是心疼,当即决定给孩子们提供一批毽球鞋。可毽球鞋不同于一般的鞋子,有专门针对毽球运动特点的外形设计和结构功能。为此,虞伟华几经辗转,联系了数家企业,才得以定制了近200双毽球鞋捐赠给训练的孩子们。看到孩子们都穿上了新的训练鞋,虞伟华很高兴,同时也感受到肩上的责任更重了。
2020年5月,虞伟华夫妻开车前往珥陵,经过241省道时看到一名老人逆向行走在隔离带中央。虞伟华和丈夫立即停车将老人带至路边的安全地带,并询问老人情况。“当时这名老人说要去珥陵的儿子家中,但他行走的是反方向。”由于老人对陌生人抱有戒心,虞伟华只能一边安抚老人情绪,一边拍下老人的照片发至如意慈善服务队珥陵分队的微信群中询问。过了一会,群里有人认出了该名老人,虞伟华核对了老人的身份信息后,随即将老人送去其儿子家中,之后默默离开。事后,老人的儿子找到虞伟华,想要表达谢意,但被她婉拒了。“我家老人也曾走失过,最后是在大家的帮助下找到的,因此特别能理解走失老人家人的焦急心情。当时看到这个行为有些异常的老人,我们肯定不能袖手旁观。”虞伟华表示,这件事也让她感受到善心的力量,“如果没有群里热心队员的帮忙,我们也没法这么快就找到老人的家人,这也更坚定了我在公益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的决心。”
受疫情影响,不少舞台表演活动被取消,虞伟华的服装企业也面临着困境,但她并未暂停发放员工工资。“一名员工的背后就是一个家庭,如果暂停发放工资,这十多个家庭的日子就难过了。”虞伟华坦言,这些年来做公益的经历,让她更有社会责任感,“我相信只要大家相互扶持,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总会有雨过天晴的时候。”
像虞伟华这样热心公益的市民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记者从我市慈善总会了解到,截至目前,慈善总会所属的义工团队已达19个,注册义工1045人,全年组织义工服务活动2000多场次,义工参加服务近2万人次,受益群众达5万多人次,慈善救助能力和救助实效不断提升。在公益慈善的道路上,很多像虞伟华这样的爱心人士,正在用责任和坚守谱写着慈善的美好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