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高静 帅莹)12月21日,本报“民生·最关注”版面刊登了《二手车故障频发,买家质疑是“事故车”》一文,报道了市民付先生通过丹北镇的一家汽车店购买了一辆二手汽车,可开了没几天,车辆就频频发生故障,通过二手车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后,付先生质疑该车可能是一辆事故车。然而商家否认了这种说法,并表示根据交易协议,自己并不存在违规行为。就这辆二手车后续该如何处理的问题,双方一直存在分歧。
22日,记者了解到,目前该二手车交易纠纷已经得到解决,买卖双方达成一致意见。“经过检修,现在车辆最大的问题是变速箱故障,需要进行维修更换,费用在4000~5000元。”付先生告诉记者,二手车原车主同意支付这笔维修费用,所以他也作出让步,接受了这一处理方案。
付先生表示,由于自己有用车的需求,加上后期他也确实为这辆车投入了不少资金,所以如果车辆能够彻底维修好,他也是愿意继续使用的。“汽车店的工作人员在这一过程中一直积极与二手车原车主进行沟通,帮我争取了一个最优的处理方案。”付先生坦言,之前因为汽车店的工作人员与二手车原车主未能沟通好,导致自己认为是汽车店一直在拖着不给自己解决问题,“这其中确实存在沟通上的误会。”
现在车辆问题已经得到解决,付先生也直言,感谢汽车店工作人员在其中作出的努力。但是经过此次纠纷,付先生表示,如果以后再买二手车,一定会更加谨慎,在购买前仔细查看车辆细节,将口头承诺明确落实在协议中,避免二手车出现问题后难以维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