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封缸酒的前世今生

核心提示: 黄酒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类之一,源于中国,被誉为我国“国酒”

汪海

黄酒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类之一,源于中国,被誉为我国“国酒”,与啤酒、葡萄酒并称世界三大古酒。封缸酒与浙江绍兴酒、福建沉缸酒三者齐名,称作“中国黄酒三杰”。它以糯米为主要原料,通过浸渍、蒸煮、加曲、发酵、压榨、煎酒、贮存、勾兑而成的低度纯米汁无水酿造酒。

丹阳封缸酒,素以“味轻花上露,色似洞中春”名闻海内外。一杯封缸酒,悠悠岁月情,浓浓家乡味,是丹阳人餐桌上的“必不可少”,是古城曲阿的一张靓丽名片,更是丹阳人精神上的“不可替代”。可以说,丹阳封缸酒,是一部研究江南民间酿酒史和黄酒文化的“活字典”,更是一种别具江南风情的、具有丰富内涵的地方文化宝藏。

丹阳战国时名云阳,秦末改名曲阿,在历史上曾发迹过孙吴、萧齐、萧梁三代王朝,亦是齐梁两朝帝王的故里。丹阳之名始于唐天宝元年,一直沿用至今。

从古至今,丹阳一直以盛产美酒而闻名于世。1976年冬季,在司徒砖瓦厂出土了一批西周青铜器,其中四只尊和一只瓿是古代酒器。尤其是那只硕大的青铜凤纹尊,纹饰精美,造型典雅,铸技绝伦,被考古学家誉为“吴地飞凤”,成为镇江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尊是古代的一种容酒器,盛行于商代和两周,据专家考证,司徒镇出土的四只青铜尊均为实用过的器具,且是本地区所铸造。

无独有偶,1984年冬天,在访仙骆驼四方山也出土了一批青铜器,其中也有两件酒具,一件是青铜方卣,一件是兽面纹尊。鉴定其时代为“西周晚期”,与司徒的相同。兽面纹尊以雷纹为底,以饕餮为主纹,是本地区仿青铜器制品,为目前江苏地区所仅见。这一发现一下将丹阳的酿造史上溯至3000年前,早在西周时期,丹阳就已有相当规模的酒文化活动了。若从黑陶把杯时代来论,丹阳酒文化史可上溯至新石器时代。

丹阳酒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晋代王嘉的《拾遗记》:“云阳出美酒”。王勃的《吴录》一书也载“云阳酒美”,由此可知早在1700年前的三国时期,“云阳美酒”已闻名于世。至南北朝时,丹阳的“曲阿美酒”风靡大江南北,连北朝的帝王将军在出征时都点名要喝曲阿酒庆功,这在《魏书》《北史》中都有记载。据《北史》载:北魏孝文帝南征,以刘藻为将军,辞别于洛水之南。孝文帝曰:“与卿石头相见。”刘藻答:“陛下辄当酾曲阿之酒以待百姓。”

南朝梁武帝萧衍也爱喝曲阿酒,他在《舆驾东行记》中记载:“南次高骊山。传云,昔有高骊国女来,东海神乘船致酒,礼聘之,女不肯,海神拨船覆酒,流入曲阿,故曲阿酒美也”。

梁武帝第六子萧纶素有野心,因觊觎皇位对父皇怨恨至极,曾在草莽间伏兵刺杀武帝。事不成,又出新招,他知武帝爱喝曲阿酒,就采“曲阿酒百器”,投以毒药,献进宫内。谁知武帝没喝,将酒赐给了侍人,侍人“饮之而毙”,武帝这才发觉萧纶的用心,严加防范,避过了一劫。可见,曲阿酒在南朝皇室是常用美酒。

追溯丹阳封缸酒的由来,传说古时丹阳城有一家小酒坊,前门店,后作坊,老父儿媳三人以酿酒为生。有一年他们采用新法精心酿制了一批不同于别家作坊的酒来,存于缸内。也许是新酒酒精度高,商贩前来买酒,感觉酒味太凶,难以入口,皆摇头而去。老父儿媳叹息不止,无奈之下只得将酒加盖涂泥存入缸内。

数年后入夏,因年成歉收,酒市告急。儿媳想起了多年前的存酒,谁料去泥揭盖后,酒香飘逸,芬芳扑鼻,未等滴酒入口,围观商贩一迭连声齐称“好酒!好酒!”众人忙问此是何等好酒,如此这般醇香,情急之下儿媳随口答道:“封缸的酒”。自此,封缸酒由此得名,并慢慢流传下来。

丹阳黄酒文化内涵丰富,既有美丽动人的历史传说故事,又有大量的文献古籍记载,还有众多历史名人的题咏诗文。最早提到丹阳酒的诗是梁元帝的《登江州百花亭怀荆楚》,诗云:“极目才千里,何由望楚津。落花洒行路,垂杨拂砌尘。柳絮飘晴雪,荷珠漾水银。试酌新丰酒,遥劝阳台人。”诗中的新丰酒,就是丹阳酒。新丰,在丹阳城以北,练湖之浜,濒临曲阿古运河,历史上以产“新丰美酒”著称。

而对丹阳“新丰酒”的钟情,唐代大诗人李白可谓至极。公元756年,李白随永王李璘东巡,曾一度客居丹阳。在丹期间,这位“酒仙”畅饮新丰酒后,赞叹不已,在作品中留下了许多赞美的诗句,如:南国新丰酒,东山小妓歌。对君君不乐,花月余愁何。又如:多沽新丰醁,满载剡溪船。而最为知名的则是那首千古名作《客中行》: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元代诗人萨都剌《练湖曲》云:“丹阳使者坐白日,小吏开翁宫酒香,倚栏半醉风吹醒,万顷湖光落天影。”辛丰镇古称新丰镇,是历史上产名酒之地,唐、宋、明、清文人均有颂“新丰酒”诗文。清赵翼曰:“过江风峭片帆轻,沽酒新丰又半程。”

唐代饮酒之风极盛,夜宴狂欢通宵达旦。当年杨贵妃醉酒喝的就是丹阳美酒,随着时光的流逝,美人的舞姿已经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唐人宴乐的声音也渐渐离我们远去,但丹阳的美酒却香飘千年,经久不衰。

丹阳封缸酒为黄酒之高档产品,属浓甜性黄酒,特点可概括为:鲜、甜、醇、厚。陈年封缸酒颜色为琥珀色至褐红色。其制作工序有十七道之多,其工艺流程也十分讲究,采用淋饭法工艺精酿而成,养醅时间一般11个月。当年开封为普通酒,2~3年开封为老陈酒。

海内甜酒,珍品诸多,丹阳封缸酒何以能独占一枝?探其奥妙,全在于米好水佳,制作精细。丹阳地处长江三角洲,为江南水乡,物产丰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盛产糯稻,糯米有20多个品种,其中以桂花糯、猴头糯、变红糯等为最佳,优质糯米有“七孔糯”和“九孔糯”之分,其中以丹金交界处所产的“九孔糯”最良。“九孔糯”的含义是酿酒时,米粒有九个孔出酒。清光绪《丹阳县志》载:“糯稻,崇明、绍兴酿酒用之,名酒米,有酒米出三阳,丹阳为最良之谚。”其粒大均匀,味香性粘,洁白如玉,是米中之王,历代进贡皇宫,又有“宫米”之称。丹阳米熟,全国酒商争相来购,被称为“酒米之王”。

丹阳观音山有海内闻名的“天下第四泉”——玉乳泉,水质优良。

俗话说:“米是酒中肉,水是酒中血,曲是酒中骨”,丹阳酿造业传承独特的、传统的酿酒方法,酿制的封缸酒酒色棕红,琥珀光泽,酒气芳馥,酒味醇厚,鲜甜爽口,堪称中国黄酒中的精品,是中国甜黄酒的典范,在酒林中出类拔萃,一枝独秀。

1995年秋,一个令整个世界酿酒业和考古界震惊的重大发现公诸于世。在徐州市狮子山汉王墓的发掘过程中,兰陵美酒在沉埋2148年后被发掘出土,经专家鉴定,这是世界上出土年代最久,保存最完好,直接印有贡酒名称的酒品,成为中国1995年度十大考古发现之首。

楚王墓室庖厨间,三大陶制球形酒缸盖着红色封泥,泥封上印有“兰陵贡酒”“兰陵丞印”“兰陵之印”戳记,保存完整无缺。打开封泥后,一股浓郁的酒香溢出,缸内酒体仍然可以流动,令现场考古专家惊叹不已。在公元前200多年的两汉时期,兰陵美酒已成贡品。

山东苍山县兰陵镇抓住了汉王墓中的“兰陵贡酒”这一佐证,将“兰陵美酒”在全国打出了名气,谁也没有追问。但学术界却有惊人的认定,兰陵美酒产于江南兰陵,是封缸酒的雏形。查一查中国名酒的家谱,兰陵美酒正是诗仙酒圣李白唯一推崇的品牌,诗词专家、历史学者早已证明,李白写“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的诗句时,年龄不到30岁,他那时根本没到过山东苍山县境内的兰陵,又怎么会在那里当了醉客?而真正兰陵美酒的主人丹阳却没有把握住机遇。

《至顺镇江志》记载,宋元时期镇江路酒坊尤其多,其中丹阳县有酒坊55个。清末、民国期间,丹阳较大的酒坊有25家,以延陵“潘恒义”“吴洪泰”,珥陵“林万盛”,访仙“恒升”,里庄“潘义和”“潘义昌”,城区“福源”等最有名。福源自十九世纪初清嘉庆年间重新改组,到同治七年再次扩大规模,成为丹阳第一大糟坊,生产名酒“百花酒”,即封缸酒的前身。

同治九年(1870年),镇江府将福源产的百花酒进贡朝廷,得到皇帝的赞赏。宣统二年(1910年)福源产的百花酒参加“南洋劝业会”,一举获得头等奖,名声大噪。新中国成立以后,“福源”营业仍很旺盛,1956年1月19日“福源”实现公私合营,丹阳城内各小糟淋坊合并入“福源”,这是丹阳酿酒厂的前身,至1970年6月,丹阳酿酒厂更名为丹阳酒厂。

丹阳封缸酒于1971年、1979年被评为江苏省名酒,1979年、1983年在全国第三、四届评酒会上荣获国家优质酒称号及银质奖,1984年获轻工业部酒类质量大赛金杯奖,1986年被评为江苏省优质产品。2008年该项目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上世纪70年代开始,丹阳酒厂主推浓甜型的“封缸酒”,在物资匮乏的年代,人多嗜甜,封缸酒一时风头无二,风靡全国,成为丹阳黄酒的代名词。1991年丹阳举办了首届黄酒节,海内外宾朋慕名而来。歌星毛阿敏喝着醇厚甘甜的封缸酒曾感叹道:“想不到还有如此鲜甜似蜜糖一样的酒,真让人大开眼界了,我要多带些回去给亲朋好友也尝一尝。”但随着国家经济发展,物资供应极大丰富,人们开始减少甜食的摄入,对浓甜型封缸酒的需求亦逐步减少。

丹阳作为江南历史文化名城,丹阳封缸酒作为国家级非物质遗产理应得到保护和利用,这将极大地提高丹阳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加地方竞争的软实力,惠及子孙后代,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千古不易者,变也。创新才能让传统变得更有生命力从而被传承下去,此乃明证也。如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丹阳封缸酒传承人许朝中与丹阳万善酒业有限公司联合江南大学、江苏大学的专家学者一起研发降低封缸酒中的糖度,开发生产了半干型、半甜型的万善牌丹阳封缸酒,香气雅致,品味出众,这让一度沉寂的封缸酒又重现了生机……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