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为张志良在修改诗词。
下图为张志良用来写诗的本子。
记者 陈晓玲 摄
本报记者 陈晓玲
虽然东京奥运会落下帷幕已有一段时间,但赛场上中国代表团奥运健儿们奋勇争先的拼搏精神,让赛场之外一位73岁退休教师的心情久久无法平复。这位退休教师名叫张志良,最近一段时间,他一直持续回看东京奥运会中的夺冠瞬间,并挥笔创作了39首诗篇,以凝练的文字记录下了运动员们摘金夺银的燃情时刻。
7月24日上午,杨倩在东京为中国代表团摘得本届奥运会的首枚金牌。这个出生于千禧年的姑娘从预赛到决赛,无论领先还是落后,始终展现出了一份超越年龄的坚定与沉稳,直至站上最高领奖台时才又恢复了小姑娘的俏皮,对着镜头比画出一个爱心。
杨倩赢了,远在我市的张志良通过电视机全程观看了比赛,并提笔即兴写下:“英姿飒爽一娇杨,大胆机敏意志强,十载春秋凝汗水,气枪靶上独芬芳。”短短二十八个字记录了夺冠的“双重”喜悦,这种喜悦一份属于赛场上的杨倩,一份也属于电视前观看比赛的他自己。
这次创作,张志良用时不到半个小时便完成了,随后他将这首小诗“誊写”至手机上并分享给了几位老友,同时也萌生出了用写诗的方式持续记录奥运赛事的想法。“写下第一首诗后的一个星期内,我每天有空就会看看奥运会,看着奥运健儿在赛场上奋力拼搏,我的心情特别激动,也备受鼓舞。我觉得只为一位奥运冠军写诗,无法显出我对他们的敬意。所以,在奥运会已结束,有些比赛我没看的情况下,我决定回看比赛,为38位在东京奥运会获得冠军的运动健儿分别写一首赞诗。”8月31日,在位于百花新村的张志良家中,他拿出专门写诗的本子,打开电视,通过电视回放功能,认真地看着我国奥运健儿在东京奥运会上的摘金夺银瞬间,“虽然都已经写好了,但我还想再修改修改,精益求精一些。等三年后奥运会再次举行的时候,能再拿出来看看,和大家共享。”
张志良还创作了一首特殊的“第39首诗”,是特地为“百米飞人”苏炳添写的,“‘炳添决赛史无前,世界第六中国先。打破美欧专垄断,红旗高举景斑斓。’我觉得他的拼搏精神很是鼓舞人,我要向他、向所有的奥运健儿学习。”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张志良说,每创作一首诗都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他常常在电视机前一待就是一整天,手边都备着一支笔和一本记事本,以便随时记录下灵感,“这本用来写诗的本子已经被我写得满满当当,也快翻‘烂’了,你看里面,改了又改!”张志良告诉记者,这39首诗花费了他近一个月的时间,几乎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通过不断地回看比赛、不断地修改,再不停地向他人请教,终于于8月底全部完成,“我为每一位奥运冠军创作的诗基本都包含‘三要素’,即运动员是谁、参加的是什么项目、获得的名次是什么。在把握了‘三要素’的基础上,再去抓一些活的东西,即运动员或赛事本身的特点,也就是每场比赛的关键信息,这是最难的。因此,我在观看每一场比赛时都是‘既兴奋又紧张’。”
记者了解到,张志良除了是一位退休教师外,也是中华诗词学会和我市诗词楹联学会、作家协会会员,写作的爱好从退休以来已经坚持了十余年。在他看来,写作不仅是一个不断突破自我的过程,也是不断收获的过程,无论是酣畅淋漓地抒发还是苦思冥想后的豁然开朗,都能带来一份快乐和满足感。张志良说,每每细读这39首诗作,奥运健儿为国争光的瞬间就仿佛在眼前,“我写诗的水平并不是说有多高,我只是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表达我对祖国、对这些‘英雄’的爱和敬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