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局工作人员(左)上门了解创业者蔡翊斐的资金需求等情况。
本报记者 云莹 通讯员 肖彩芳
【现场探访】
“多亏了富民创业贷款,解了我的燃眉之急,让我的创业路走得更顺利了。”说这话的是创业者蔡翊斐。创业之前,他在一家餐饮店从事面包烘焙工作。由于技术过关、产品花样多、口感好,蔡翊斐做的糕点深受顾客喜爱,其中不乏慕名而来的客人,这让他萌生了创业单干的想法。
从餐饮店离职后,蔡翊斐开始着手开店的准备。找店面、装修、购买设备和原料,他每天忙得不亦乐乎。然而,资金问题却成了他创业路上的拦路虎。他简单地算了一笔账:店铺装修费,一年内采购进口面粉、奶油、奶酪、黄油、牛奶等物料的费用,后期还将招工、采购设备,还有水电费、房租,算下来投入靠近100万。他拿出自己的积蓄,又问亲朋借了一点,但还有十多万的资金缺口。
他到苏银村镇银行咨询贷款事宜,了解到了富民创业担保贷款的政策,自己正是这一政策的受益群体,满足申请富民创业贷款的条件,可享受贷款优惠。经过提交申请材料、银行工作人员实地考察等环节,蔡翊斐很快收到了15万元富民创业贷款,他的创业梦想得以继续。“这是一个好政策,不仅助力了我的创业梦,也减轻了我的还款压力。”蔡翊斐说,目前他的店铺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装修,希望早日建成开门迎客。
【惠民实事】
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富民创业贷政策明确了对符合要求的自主创业、个体经营者和小微企业给予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政策支持。今年以来,我市共为190个符合条件的申请对象,发放富民创业贷款3667.8万元,发挥了政策援企稳岗、促进就业创业的作用。
“落实好富民创业贷政策,只是财政局‘我为群众办实事’任务清单中的一项内容。”财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财政局党组瞄准财政改革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制定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实施方案》,梳理出“我为群众办实事”任务清单,认领申报“我为发展勇‘丹’当”项目1个、“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5个,从稳岗惠民、预算管理一体化、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财政电子票据管理等突出问题抓起,积极作为、下沉一线,摸实情攻难题,“清单式”推进问题解决。
“我们把目标任务分解到组、量化到人,从实际出发,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切实解决基层的问题和困难,持续加大民生支出,有力保障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农业农村、教育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该负责人说道。据悉,我市已发放外地职工留丹过年专项补贴738.4万元;在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方面,我市预计发放困难企业稳岗返还补贴资金3486万元,惠及23家企业,其中为江苏长丰纸业有限公司发放困难企业稳岗返还477万元;1~8月份,在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救助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方面,累计发放失业金2041万元,失业补助金1082万元,医保补贴327万元;同时,大力推进职工岗前培训、创业培训,扩大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规模,落实职业技能提升补助政策,提升在岗人员职业素养与技能。
此外,财政局还支持成立了江苏省农业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丹阳分公司,打造“政银担”合作模式,为我市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主体提供1.8亿元的信贷担保,解决农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聚焦产业强市“一号战略”,选派2名党员担任产业类项目建设“红色代办员”,对对口服务的开发区、丹北镇3家企业常态化上门收集诉求,推动服务在一线到位,问题在一线解决。
【下步举措】
下一步,财政局将进一步从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领域入手,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与财政服务“双管齐下”,跑出财政为民“新气象”。“我们将细致梳理稳岗促就业各类政策落实情况,针对政策落实中存在的困难,进一步优化工作方式,强化和相关部门的联动配合,让政策红利惠及更多群众。”财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阶段将探索建立稳岗返还补贴资金跟踪管理机制,联合相关部门优化职业技能培训机制,推动释放更大的政策效应,进一步增强企业、群众的获得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