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失独老人集体生日活动中,潘文武正在给他们添加饮料。记者 茅猛科 摄
本报记者 茅猛科 通讯员 徐冬阳
从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成长为齐梁义工社陵口组组长,从一个普通人蜕变为陵口镇家喻户晓、人尽皆知的“爱心使者”,潘文武的人生因公益而精彩。这一路走来,潘文武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更是影响了身边很多人加入公益事业,其中的快乐和艰辛,也唯有他自己知道。
因《丹阳日报》与公益结缘
潘文武是陵口人,今年51岁,现为江苏省镇江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的一名保安。谈起自己加入齐梁义工社的经历,潘文武直言是因为《丹阳日报》。2016年,潘文武从《丹阳日报》上看到齐梁义工社帮扶困难群众的报道,于是萌生了加入公益组织的想法。随后,潘文武便四处找人打听齐梁义工社的消息,却一直没有找到。当年年底,潘文武在一次与朋友聚会时,突然得知其中一位朋友是齐梁义工社的志愿者。之后,潘文武便加入了齐梁义工社,成了一名志愿者。而在第一次参加公益活动时,潘文武从受助对象眼中看到了感激,更是暗下决心,一定要将爱心活动长期坚持下去。
2020年4月,因发展需要,齐梁义工社将陵口组从原有的丹东组中分设出来,潘文武走马上任成为齐梁义工社陵口组组长。最初,组里就他1人,光杆司令的他将发展义工队伍作为主要的工作,并大力开展爱心公益活动,以此来吸引人员加入。“说实话,一开始让我担任陵口组组长,我是一点信心都没有。”潘文武告诉记者,因为义工社“战友”的信任,他最终还是答应担任陵口组组长。“要么不做,既然做了就要尽全力去做好。”潘文武坦言,自己文化水平不高,以前也没有做过这样的工作,因此接下陵口组组长的任务后,他不停地思考如何去做。“接下任务后,首要的事情就是组建队伍,而要想把队伍组建起来,就需要通过开展公益活动来扩大影响力,才能吸引社会人士的参加。接下来就是团队的管理,需要有一定的管理能力,也要有一定的管理方法。”潘文武说,江苏省镇江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就是以组织学生开展活动为主,在活动组织上有着丰富的经验,而自己所在的保安公司则有着丰富的管理经验。于是,潘文武便向实践基地领导请教活动组织经验,同时向保安公司领导请教团队管理经验。“听说我是从事公益慈善活动,两边领导都很热情,他们不遗余力地教我,在平时组织爱心活动时更是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潘文武告诉记者,就这样,他一边学习一边组织开展爱心公益活动,很快就在社会上有了一定的影响力,很多爱心人士纷纷加入进来,一起参加活动,一起奉献爱心。仅仅一年多时间,陵口组成员已经从最初的1人发展到现在的106人,所有群成员和爱心人士都在用不同的方式支持着他,也更加坚定了他做好爱心公益活动的信心和决心。
用自己的爱心温暖失独老人
“潘组长很热心,而且有耐心,也有责任心,我这一家能有今天,真是多亏了他。”陈铮(化名)是一位失独老人,说起潘文武,他一脸感激。
陈铮是陵口镇新陵村人,今年66岁。2017年,陈铮33岁的儿子因病去世,老两口带着孙女相依为命。陈铮老两口身体都不好,需要长期服药,再加上还要供孙女上学,家里经济情况很是拮据。得知情况后,潘文武主动上门走访,将其列入齐梁义工社的帮扶名单。“潘组长他们经常来看望我,带我们出去旅游,还帮我介绍工作,以减轻我家里的负担。”陈铮告诉记者,因为自己的身体原因,很多工作不能胜任,潘文武就一次次帮他介绍,最后找到了现在的工作,在一个工地看门。“虽然工资不算很高,但总算有了相对稳定的收入。”陈铮说,“我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能把孙女抚养长大。”
“潘组长人很好,非常关心我们。”同在新陵村的张燕(化名),今年68岁,也是一位失独老人,孙子已经上高二。“记得去年我生日那天,潘组长和几位义工一起给我送来了蛋糕。那一刻,我真的很开心。”张燕说,她从小到大没有过过一次生日,所以当时感动得想哭,“后来,我把蛋糕分成了好多份,分给左邻右舍一起吃,让他们分享我的快乐。”张燕告诉记者,潘文武家跟她家离得不远,每次看到都询问她身体情况,叮嘱她注意身体,每次组织出游活动都会邀请她一起参加,“这些年,潘组长跟我们这些失独老人就跟朋友一样相处,我们遇到什么困难,也都会第一时间想到他。”
用自己的行动感染他人
担任陵口组组长以来,潘文武踏上了一条无悔的志愿之路。多少次,他牺牲了陪伴家人的时间,积极参与到各类志愿活动中去;多少次,他舍弃了安逸的闲暇时间,只为策划出一场场爱心接力。在他的感染下,很多爱心人士主动加入进来,为困难群众尤其是失独家庭传递爱心、播洒阳光。
景萍是江苏省镇江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的一名老师,在潘文武的影响下,于去年加入齐梁义工社陵口组。“潘组长是去年到实践基地上班的,做事情认真负责。而我因为经常去门卫处拿快递,慢慢地就跟潘组长熟悉了。”景萍告诉记者,有一次跟潘文武聊天时,得知他是一名义工,也才知道社会上有义工这样的团队,于是就加入了陵口组。
“记得去年11月底,我第一次参加公益活动,是给失独老人送蛋糕。”景萍说,当时就觉得这个团队凝聚力很强,团队人员也都比较有爱心。“我是一名老师,本身对留守儿童或是单亲家庭的孩子就比较关注。”景萍告诉记者,她曾经因为学生接触过失独老人,对失独老人的伤痛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希望能够帮助他们,进而帮助那些孩子,“我也希望,社会上能有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慈善公益活动中,一起帮助那些困难群体,让丹阳变得更有温度。”
“潘组长特别细心,每一次活动都想得比较全面,然后会叮嘱我们注意一些细节。”齐梁义工社陵口组骨干成员饶学梅是贵州人,来丹阳打工已经21年,也是在潘文武的影响下于去年加入义工社。饶学梅告诉记者,陵口组成立后,随着群成员人数的不断增加,群成员的社会阶层也越发复杂。为了能够组织大家更好地进行爱心公益活动,潘文武花费大量时间查阅各地爱心组织的管理方式和活动方式,并结合陵口组的特点,列出工作计划,进行活动总结,有时甚至到失眠的地步。他先后在组内设立策划组、宣传组、活动组等,每组各司其职。同时,制定了齐梁义工社陵口组各项规章制度,制定了完善的工作流程图,让爱心公益活动能有章可循,有度可依。
在潘文武的带领下,陵口组从成立到现在,组织大大小小的爱心活动已经数不清,累计帮扶334人次,义工服务时长983小时,活动总计支出37773余元,其间共收到爱心捐款、物资等上万元。同时,对失独老人制定了比较完善的帮扶计划,确保每周有活动,节假日有安排,以便大家能将爱心公益活动长久坚持下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