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口罩成为人们外出时的必备防护用品,但一些市民将使用过的口罩随意丢弃,这样不仅影响城市环境,还可能导致细菌或病毒的传播——
正确处置废弃口罩应成为自觉行动
本报记者 马骏
疫情之下,口罩成了人们必不可少的防护用品。然而,随着用量的增加,废弃口罩的数量也在飞速增长。连日来,记者发现,一些市民并未妥善处理废弃口罩,而是将其随意丢弃,这样的做法不仅会给城市环境带来影响,甚至还有可能传播病毒。
将使用过的口罩对折后,再用口罩上的耳带一绑,市民刘女士熟练地将一只使用过的口罩丢进了其工作单位大门口的废弃口罩专用垃圾桶内。然而,打开垃圾桶,刘女士发现,里面的废弃口罩并不多,反倒是塑料瓶、纸巾这些垃圾更多一些。“之前,我们单位还严格要求员工要将使用过的口罩放入废弃口罩专用垃圾桶内。起初,大家都按照要求去做了,可是时间一长,就开始随便扔了。”刘女士说,“我们单位的同事经常外出,每人每天最少也得使用两只口罩,全单位100多人,一天就会产生200多只废弃口罩,如果不妥善处理,不知道这些废弃口罩最终会流向何处。”
刘女士告诉记者,她最近在新闻上看到,如果口罩被随意丢弃在自然环境中,可能需要几百年才能降解。不仅如此,它们还会对环境、动物甚至人类自身带来长期影响。这让刘女士意识到,废弃口罩必须要妥善处理才行。
记者走访发现,在我市的一些开放式公园、停车场以及路边草丛、花坛,都有一些被随意丢弃的废弃口罩。“这样的情况以前很少见。”在某居民小区,一位保洁员告诉记者,近段时间以来,废弃口罩成了小区里的“新垃圾”。“有的人下车后会习惯性地摘下口罩随手一丢。”这位保洁员说,“除了地下车库,小区路边的花坛、草丛里都能看到废弃口罩。”
在城河北路与中山路交叉路口处,记者看到一个垃圾桶上粘贴着一张写有“废弃口罩回收点”字样的贴纸,市民赵先生路过时特意停下来将包里的废弃口罩扔到了里面。“疫情防控期间,废弃口罩大量出现,如果随意丢弃,会给城市带来污染,与其他垃圾混装也有二次污染的潜在隐患,所以我把废弃口罩扔在这里。”赵先生对记者说,“其实,用于收集废弃口罩的专用垃圾桶,街头是有一些的。”赵先生说,“可是,一方面,这类垃圾桶并不多;另一方面,很多市民并没有养成将废弃口罩投入这类专用垃圾桶的习惯,以至于这些垃圾桶的使用率并不高,而随意丢弃口罩的情况却是经常出现。”
记者了解到,口罩并不是简单的布,而是塑料制品。医用外科口罩罩体由内外两层无纺布加中间一层熔喷布组成,其外层具有防飞沫作用,中间层起过滤作用,内层主要是吸收佩戴者释放出的液体和湿气。无纺布和熔喷布都属于非织造布,原料是聚丙烯专用树脂,是由处于熔融状态下的聚合物经特定工艺喷丝而成纤维,而后经热黏合或者自身黏合加固而成。熔喷布是口罩的“心脏”,由高熔融指数的聚丙烯制成,纤维也更细。
疫情期间,口罩成为市民外出时的必备防护用品。而随着一次性口罩使用率的增加,随意丢弃废弃口罩的现象也随之增多。业内人士表示,对于废弃口罩的妥善处理,不仅关乎城市公共卫生安全,也关乎城市“软实力”,因此,必须审慎对待、科学处置。此前,网上也曾流传过“废弃口罩剪碎后扔掉”“用过的口罩个人可进行焚烧处理”等说法,这些都是不科学的。大多数市民会把使用过的口罩折叠起来,挂在手臂上,待找到附近的废弃口罩专用垃圾桶时,再进行丢弃,这样的做法才是正确的。
业内人士表示,随意丢弃口罩不仅污染环境,也可能导致细菌或病毒的传播,希望广大市民增强文明健康意识,妥善处理使用过的口罩,保护自己的同时,也是为他人的安全负责。“保护环境、科学防疫,从我做起”不能只是喊在嘴上,而是应该自觉践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而正确的行动,便可以从规范处理废弃口罩开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