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耕文化的家园

核心提示: 你知道几十年前人们日常生活都有哪些日用物件吗?你想了解那个年代人们的谋生和生产用具吗?这一切,笔者在“逍遥山庄”农耕文化收藏馆都看到了。

■王成川

你知道几十年前人们日常生活都有哪些日用物件吗?你想了解那个年代人们的谋生和生产用具吗?这一切,笔者在“逍遥山庄”农耕文化收藏馆都看到了。

来到“逍遥山庄”偌大的农耕文化收藏馆,仿佛走进了旧时光的原生态物件和用具的博物馆,各式各样的生活日用老物件和生产用具应有尽有,品种花色之多看得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令人不住啧啧称奇。

在那个年代,煤油灯、马灯、汽灯、桅灯、灯草油盏灯、点蜡烛的铜质香炉蜡烛台是夜间照明的必用品;生活条件好点人家冬天用于手脚御寒取暖的铜的和陶瓷的烫婆子、铜脚炉、陶盆脚炉;小孩站立的草屯,拦腰插入一排厚竹片,下面放有一只小陶缸脚炉防止小孩受寒;小孩睡的长圆形的竹箩、木头睡桶,还有竹坐车、竹木立车。

存放碗筷食物的竹橱、竹壳水瓶、竹凳、靠背竹椅、竹躺椅是平常人家的必备用品;竹篾制成上有红漆的食品对盒,是有一定身份人家用扁担挑着走亲访友送礼的用具;木春凳、小四方凳、小木座椅、小阁板凳、长板凳等是家常人家的小用具。八仙桌、方形靠背椅、雕花茶几、木雕屏风是大户人家中堂屋里的摆设,各式名贵的木雕中式大床、樟木箱子、老式皮箱、杉柏木质的老式大门橱成方连片排列在一起,像一群慈祥的老者在向人们诉说着当年的辉煌。

盛米的红漆圆木桶、木升,盛放稻谷的大木屯、装放细软贵重物品的抽斗小钱盒静静躺在那里供人们观望。各种精细瓷食品罐、精美瓷茶壶茶杯茶碗摆了一长溜边,旁边堆放着陶器龙缸、腌菜坛、腌菜缸等陈年陶货缸坛罐具。多种抽旱烟的铜烟壶造型灵巧。

四个人抬新娘子的花轿还真是第一次见到,那种感觉对女人来说是终生难忘的。不过,如今姑娘出嫁都坐上了豪华轿车,与旧时代的花轿相比真是天壤之别了!新娘结婚用的花镜别具一格,左右两块像条幅的镜面上分别印有“团结生产互助爱、男女平等家庭乐”的祝福语,中间两面长方形的镜面上是“喜鹊闹梅、孔雀牡丹”的吉祥图;老电影中那种铜喇叭式样的留声机、台式收音机、手提式录音机、手风琴如今已成古董,在那个年代可是年青人梦想追赶时髦的稀有商品。

望着一把把钉有铜星的竹尺、吊挂在墙壁杆上长长的钩杆秤,铺在宽长木板上的刨子、锯子、凿子、斧头等木匠工具,一副副剃头挑子、补锅匠担子,农民用的耕田犁、锄头、钉耙、连枷、扬篮、草扒、挑稻谷的稻箩、纺棉花的纺车、碾米车、磨米粉的石磨、打麻绳的麻绳机、堆排成一堵墙似的木桶、长长的像条龙似的车水水车……心中真是感慨万千,感受较深的是:在那物资稀缺的六十年代冬天,我所在的农村供销社组织了一支青年突击队,我们常顶着刺骨的寒风深入到农村,义务为社员补缸补碗。那年头农民种地全靠手工劳作,翻地靠钉耙锄头,收割靠镰刀,运输靠肩挑,耕牛小板车都很少见。那时县城点的还是煤油灯,吃水要用桶到麻巷门外城河里去挑,倒在水缸里要用明矾沉淀后才能饮用。

一辆辆不起眼的独轮小推车引起了众人的注目,它是农民交公粮、运肥料的主要运输工具。想当年,在举世瞩目的淮海战役中,数以万计的民工推着装满粮油等物资的小推车支援前线,在夺取淮海战役的伟大胜利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为加速解放全中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步入楼下的出口处,一块特别醒目的“供销合作社”大幅标牌横置在老式木制货架的上方,上下五层的货架内摆满了当年十分紧俏的三五牌闹钟、红灯牌收音机、飞跃牌14吋黑白电视机、各式闹钟、竹壳和大红铝壳热水瓶、煤油灯、花油纸伞、瓶装封缸酒等商品。玻璃柜台内铺的全是不同面值的全国粮票、油票、布票、棉絮票、烟票、酒票、煤票、肉票、鱼票、糕点食品票、电视机票、自行车票……看着这些花花绿绿的票证和货架上那时人人梦想求购的紧俏商品,思绪一下子回到了那吃不饱、穿不暖、全家住一间老旧屋、众多孩子挤一床的艰难岁月。想想如今吃穿住行已小康的富裕生活,怎能不从心底里赞美改革开放带来的翻天覆地变化呢?

 
责任编辑:王渊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