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心颂党恩 “匠心”守“初心”

核心提示: 艺心颂党,礼赞百年。百年来,在丹阳这片红色的土地上,先后有千余名烈士为民族独立与解放、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丹阳第一个党支部旧址、贺甲战斗旧址、丹阳革命陈列馆、丹阳烈士陵园…

 

图为正则绣第三代传承人石丽君和她的作品《绣球草鞋》。

记者 丽萍 摄

 

图为《“艺”心颂党“匠”心独具》精品展部分作品。更多详情,请关注本版左侧二维码参与线上观展。

本报记者 曾丽萍

艺心颂党,礼赞百年。百年来,在丹阳这片红色的土地上,先后有千余名烈士为民族独立与解放、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丹阳第一个党支部旧址、贺甲战斗旧址、丹阳革命陈列馆、丹阳烈士陵园……都在无声地讲述着那些早已融入骨血的“红色记忆”。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重温红色记忆,我市民间文艺工作者们用“艺”心颂党,用“匠心”传递“初心”,创作了一批“接地气”的红色作品……

8月3日,由市委宣传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市文明办、市文联、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市融媒体中心联合主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市非遗保护中心承办的以《“艺”心颂党“匠”心独具》为主题的丹阳市民间艺术(非遗)工作者献礼建党一百周年精品展在线上正式开展,面塑《为了新中国,冲啊!》、留青竹刻《千秋》、农民画《南湖曙光》、正则绣《绣球草鞋》、烙铁画《抗日英雄李林》等12件匠心佳作借助新媒体平台在云端正式亮相,让广大市民足不出户“云观展”,近距离感受丹阳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这也从不同角度抒发了本土艺术家们对党、对祖国、对家乡的“一片丹心”。

正则绣,又名乱针绣,始创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其色彩丰富、立体感强、针法自由,打破了中国刺绣的传统格局,2006年被公布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丹阳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也是“绣娘”石丽君的毕生所爱。

“这幅绣品的灵感来自于江西省于都县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馆藏的一双绣球草鞋……”正则绣第三代传承人石丽君向记者展示其作品《绣球草鞋》时说。革命者的爱情是什么样的?这双绣球草鞋告诉我们,革命者的爱情,是最美的!据悉,这双绣球草鞋是红军战士谢志坚长征出发前与心上姑娘春秀的定情物。革命胜利后,鞋还在,心上人却已被害。最终,谢志坚在草鞋上缀上两个彩色绣球,以示永生不忘……

绣球草鞋背后的爱情故事让石丽君感动不已,在建党百年之际她暗下决心要用自己手中的“一针一线”来纪念这段红色爱情,同时也让这段红色故事在丹传唱不息……4月26日,石丽君以针作笔,以线为色,起针开绣《绣球草鞋》,从构思创作到封针完工,她整整绣了28天,平均每天耗时8~10个小时。厚实的鞋底、粗大的麻绳、细密的纹路……记者看到,整幅作品构图简洁,以丝线绣出来的麻绳仿佛能闻到“泥土味”,而鞋尖的一对彩色绣球更是绣出了“3D”效果,形象逼真,令人称奇。“这件作品明显有别于其他红色题材作品,作者通过手绣一双草鞋,传播了一位红军战士催人泪下的爱情故事,以小见大,可谓构思精巧。这件作品的成功创作也彰显了正则绣非凡的魅力,体现了我市民间艺术工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殷显春点评道。

“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千秋》这件作品以南湖红船和仙鹤为主画面,在高37厘米、宽15厘米的大竹片上雕刻的仙鹤寓意长寿,红船映照党旗,配上石头、芦竹……预示着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百年昌运,寄托了我对祖国繁荣昌盛的美好祝福。”曾登上央视《探索·发现》之“匠人·匠心”栏目的非遗传承人王云飞说,“留青竹刻”是留用竹子表面的一层竹青为雕刻图案对象,然后铲去图案以外的竹青,露出竹肌,显现出生动的自然物象,故名“留青竹刻”。

创新是匠人的毕生追求,王云飞把红色符号红船和仙鹤等传统图案巧妙结合,“匠”心独具创作了《千秋》,展现了百年风华铸就千秋伟业。“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这是百年大党不忘初心、献身使命的“时间誓言”。

在匠心工艺上,镇江市级非遗传承人沈建国创作的面塑《为了新中国,冲啊!》,以面粉为原料,立体雕塑展示了模范共产党员、全国战斗英雄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光辉形象;市民协秘书长周海燕创作的正则绣《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在大红底上绣出了红船和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画面,以长征之路涵盖了中国共产党奋斗的历程;市民协监事田森跃创作的木雕笔筒《建党100周年》,用紫檀为料,纯手工精工细雕,传承工匠凸雕手法,图案除了有天安门和国旗、党徽等,侧面还雕有两只和平鸽,笔筒的背面是宝岛台湾地图,预示着祖国必将和平统一;市民协副秘书长蒋钧创作的屏风雕刻《沁园春·雪》,在仅有105平方厘米的白玉上雕刻百字《沁园春·雪》,同时还在两侧微雕1600字的跋文,令人叹为观止,小巧精致的作品传递的是工匠人对党的赞歌;皇塘农民画领军人物汤达庚创作的农民画《南湖曙光》,展示了拱桥之上、树荫之中民众翘首眺望南湖红船的情景;镇江市级非遗传承人郑静创作的剪纸《红星照耀中国》,取材于毛泽东主席不同时期的光辉形象,一组10幅“放光芒”的毛主席头像,每幅头像下面都有不同的红色标志,并从8首经典毛泽东诗词中各选取一则名句,升华了创作主题;镇江市级非遗传承人孙红芳创作的烙铁画《抗日英雄李林》,以李林烈士为原型,表现了她骑马打击日寇的飒爽英姿,这幅用烙铁代笔“烫”出来的艺术,把英烈高大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省级非遗传承人、市民协副主席赵军的“红色”二胡《绣党旗》,琴头簪如弯月,正面镶嵌一面党旗,牙雕天安门华表图,背面刻“中国共产党万岁”大字。作者在有限的琴身装饰上动足了脑筋,让古老的技艺增添了鲜明的时代元素;省民协会员戴春明和戴玲父女两代非遗传承人联袂精心制作的天鹅绒《红船》,以中国共产党的摇篮“红船”为主题,采用省级非遗雕花天鹅绒独有的“割绒”显花技艺,光泽艳丽柔和,层次分明,立体感强;镇江市级非遗传承人符国俊的面塑《谁敢横刀立马》,以面塑的艺术形式,展现了革命战争年代一位戎装着披风、配枪、手持望远镜的指挥官形象。

这12件构思精巧的红色作品,凝聚着我市民间艺术工作者的“匠”心。他们凭借一双巧手,通过剪、刻、雕、捏、画、绣等技法,借助刀锤、针线等工具和红木、丝绸、面粉、纸张、竹片等材料,传递出对党的歌颂,对英雄的赞扬,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不但道出了文艺人的心声,更代表了丹阳人民的心声。“用艺术呈现革命征程,讴歌党的百年辉煌。”他们表示,建党百年来,党带领国家走向繁荣富强,也让拥有千年历史的丹阳蓬勃发展。作为丹阳的文艺工作者,自己有责任和义务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以艺术之美绘就时代画卷。

“红色根脉”是党在丹阳百年奋斗历程中最鲜明的底色,如何将这抹底色擦得更亮?据悉,此次主题展览自4月初面向市民协会员和非遗传承人公开征集作品以来,得到我市民间艺术家们的积极响应和参与,最终主办方从数十件作品中挑选了12件精品进行集中展示。记者了解到,本次展览从计划酝酿、动员布置、作品创作和征集评审到作品展出,历时4个月,参展的每一件艺术作品不仅蕴含着生动的党史故事,更融入我市广大文艺工作者在精雕细琢中诉说对党的感恩与祝福之情,是我市文艺界向党的生日献上的一份特殊礼物,同时也为全市人民奉上了一份精美的民间艺术视觉大餐。

“举办以‘艺心颂党’为主题的作品展,旨在进一步丰富党史学习教育形式。”活动主办方相关负责人表示,展览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丰富群众文化生活,通过文化艺术作品看到峥嵘岁月,读懂革命精神,同时展示丹阳民间艺术和非遗的精湛技艺,进一步推动我市文艺事业发展。他说,此次展览力求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统一,是一次较为全面、整体、高水平的丹阳当代艺术作品集中展示。他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吹响时代前进号角,努力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为繁荣丹阳文艺创作事业,为建设现代化“智造名城、运河明珠”增加新动力。

《“艺”心颂党“匠”心独具》

扫一扫,在线观展


责任编辑:王琳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