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班被“叫停”,未完课程该退费吗?

核心提示: 现在,最后4天课程不能再上了,培训机构难道不该退还相应费用吗?”近日,市民袁女士向记者反映,称其此前在一家校外培训机构为孩子报了一个暑假班。几天前,受疫情影响,暑假班暂停了,袁女士对此十分理解。不过,没有上完的课程,培训机构却不退费,这让袁女士无法接受。

日前,受疫情影响,我市的校外培训机构线下培训被要求暂停。面对突如其来的“停课”,退费成了不少家长关心的事——

暑假班被“叫停”,未完课程该退费吗?

本报记者 马骏

“我的孩子是7月5日开始上暑假班的,到7月31日结束,除去双休日,实际上只有20天的课程。现在,最后4天课程不能再上了,培训机构难道不该退还相应费用吗?”近日,市民袁女士向记者反映,称其此前在一家校外培训机构为孩子报了一个暑假班。几天前,受疫情影响,暑假班暂停了,袁女士对此十分理解。不过,没有上完的课程,培训机构却不退费,这让袁女士无法接受。

袁女士告诉记者,7月初,她在一培训机构花费1800元为孩子报了一个暑假班。袁女士算了一笔账,由于双休日休息,所以这一暑假班的实际上课天数为20天,平均每天的学费为90元。现在,受疫情影响,最后4天的课程不能上了。袁女士认为,培训机构方面应该退还这4天的课程费用。然而,培训机构相关工作人员的说法是,暑假班是按月报名的,因此,该培训机构都是按整月退费的,像这样仅剩几天课程的情况,培训机构是不退费的。

“培训机构的工作人员承诺,等疫情形势好转后,我家孩子还是可以继续去他们家把没有上完的课程给上完。”袁女士说道,但她并不打算接受这一解决方案,“今年夏天,我只是心血来潮,才给孩子报了个暑假班,并没有打算让孩子一直在这家培训机构待下去,毕竟开学后,孩子就要回到幼儿园里上大班了,平时周末还有其他的兴趣班要上,所以对于培训机构的解决方案,我并不认可。”袁女士告诉记者,有几位家长为了退费的事,已经到培训机构找负责人理论。“疫情卷土重来,暂停暑假班,我们家长都很支持,这些开办暑假班的培训机构有损失是肯定的,我们家长也理解他们的苦衷,但关于未完的课程,是该退钱还是延期,大家觉得培训机构应该和家长们进行协商,而不是单方面做决定。”袁女士说。

记者了解到,面对疫情,也有一些培训机构交出了负责任的答卷。“接上级通知,从下周起暂停暑假班课程,等之后暑假有合适的时间再补上,如果没有时间补,一定会按照标准退费,请家长放心。”这是王女士一周前收到的来自某培训机构的微信消息。王女士觉得,该培训机构这样的做法让人感到很满意、很放心。“不管培训机构退多少费用,我都能接受。面对疫情,这家培训机构没有逃避责任,或是向家长转嫁损失,这样的态度就让我们家长很满意。现在正是共克时艰的当口,这家培训机构这么负责,等疫情过去了,我想我会继续放心地将孩子安排在这家培训机构学习。”王女士说。

对此,江苏万善律师事务所的丁斌律师表示,现在,绝大多数培训班都实行预付费制,很多消费者报名都是提前缴费。眼下,由于疫情原因不能如期上课,不能达到培训目的,作为消费者,是可以要求培训机构退还相应学费的。实际上,社会上各类“培训班”“训练营”“托管班”招收学员,提供的本质上是一种服务合同,此次突发疫情属无法预料,且无法避免,因为疫情原因导致合同无法正常履行,这是无法归责于任何一方的,基于公平原则,消费者完全有理由要求培训机构退费或协商延期。

此外,疫情是突发性事件,双方都可要求解除合同。因为疫情导致培训目的无法实现的,依据公平原则,消费者和培训机构都可以平等地、直接地、无条件地要求解除合同,并且该合同的解除不可归责于双方,双方互不承担违约责任。因此,消费者可以依法要求解除合同,并退还相应学费。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如果是疫情之后签订的合同,或者并非是疫情原因导致无法履行的,都不属于此种情形。消费者和培训机构可以在自愿、平等协商的基础上,选择解除合同退还学费,或选择变更培训合同内容,如延期培训、置换课程等。而对于某些培训机构借故拒不退费、强制变更课程的“霸王条款”,消费者完全可依法拒绝。

责任编辑:姜耶妮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