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王国禹)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超前消费愈来愈受欢迎,由此催生了各种贷款App。然而,不少名为贷款实为诈骗的App混入其中,导致一些市民财产受损。近日,市公安局反诈中心的李愚警官认真解析了骗子的套路,以有效防范网络贷款类电信诈骗。
李愚警官介绍,网络贷款诈骗以低利息、无须抵押担保、不查征信的广告语,吸引有贷款需求的人群下载虚假贷款App或登录虚假贷款网站,让受害人先交纳所谓的“验资费、手续费、解冻费、刷流水”等费用,受害者往往借钱心切,容易上当受骗,“在进行网络贷款时,骗子会先告知符合办理贷款的条件,再以各种理由提出转账的要求,受害者以为只要按照骗子说的转钱就能快速拿到钱,于是向家人、朋友借钱,心想反正贷到款就能把亲戚、朋友的钱还上,结果没贷到款反而白白被骗。”
今年5月份,家住丹北镇的一男子准备在网上贷款2万元,却不想被骗3万余元。那么,骗子是如何行骗的呢?李愚警官介绍,骗子称贷款的2万元钱已经到账,但被冻结,需要办理人交纳百分之三十的解冻金,随即还发来一张中国银保监会的文书,上面所写的内容跟骗子说的一致:只需交纳6000元解冻金,就能拿到2万元贷款。
“这名男子收到的文书是贷款公司以微信的形式发给他的,但银保监会是不可能把正式的文书交给贷款公司的,公安机关也绝对不会通过微信、QQ办案。”李愚介绍,为了取得男子的信任,骗子还发来照片,显示的是银保监会指定专用账户的文书,而专用账户居然是一个个人账户。骗子在与男子聊天的过程中,还以不是一个人在为男子办事为由,不停地催促,让男子抓紧时间,此举其实是在扰乱男子的思维,让男子没有时间去思考。
“贷款并不需要交保证金、激活金,更不需要做银行流水账,如果出现这些情况,一定是遇到骗子了。”李愚警官提醒广大市民,不要随意在网络上申请贷款,如有需要,应到正规银行或知名网贷公司,按正规程序贷款,以防陷入套路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