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帅莹 高静)前段时间的高温天气,让“宅经济”不断升温,不少市民选择在家点外卖,足不出户享受美食。而在众多的外卖商品中,拍黄瓜、皮蛋豆腐、盐水花生之类的凉菜成为盛夏时节许多市民的“心头好”。然而,近日,市民李先生在一次点餐的过程中发现,商家只有热食类食品制售经营许可证,可店内却在售卖着各种凉菜。李先生对此感到疑惑,商家这样操作合理吗?
李先生告诉记者,前段时间,好友来自己家里做客,到了饭点,由于天气炎热,几个人便决定在家点份外卖,既省时又省力。随后,李先生在外卖平台上找了一家评价还不错的土菜馆,下单了五个热菜和两个凉菜,又买了些啤酒,“这个天气,凉菜吃起来清脆爽口,很是解暑。”在等待外卖送达的过程中,李先生随意翻看了该商家的主页面及用户评价,在查看到商家经营资质一栏时,李先生突然发现,该商家食品经营许可证上的经营项目一栏只写着“热食类食品制售”。“我点的皮蛋豆腐和盐水毛豆这两个凉菜,很明显都不属于热食类食品,难道热食加工还包含凉菜吗?”李先生很是纳闷,紧接着他又在外卖平台上找了一家凉皮店查看商家经营资质,结果发现经营项目一栏写着热食类食品制售和冷食类食品制售。李先生还特意上网搜索了冷热食制售相关资质的要求,两者之间确实存在着不小的差异。
对此,李先生表示,该土菜馆没有冷食类食品制售许可证,售卖凉菜就是一种超出许可范围的经营行为,消费者的食品安全如何得到保证?“夏季气温高,凉菜不像热菜经过高温消毒,特别容易滋生细菌、腐败变质,万一造成腹泻或食物中毒那就麻烦了。”因为心存疑虑,李先生和朋友的聚餐也未能尽兴。
随后,记者就商家经营冷热食资质的问题随机采访了多位市民,大部分市民表示夏季点外卖时,点上几道拍黄瓜、开胃木耳等凉菜是常有的事,但从未关注商家的经营资质,更没考虑过是否存在超范围经营的问题。但采访中也有市民对此表示担心,凉菜的保质期短,基本都是现做现卖,如果没有相关资质,制作卫生条件又不达标,没有低温保存的话,消费者的健康很可能会受到影响。“既然商家不想舍弃凉菜带来的利润,就应该按照规定申请冷食类食品制售许可,为顾客提供安全卫生的凉菜。”一位市民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就部分商家只有热食类食品制售许可却售卖凉菜的做法,记者电话咨询了市场监督管理局曲阿分局。工作人员介绍,餐饮类商家若要售卖凉菜则必须申请冷食类食品制售许可,“除此之外,商家还应配备专业的冷食制作人员及冷食制作间。”工作人员表示,部分商家在办理食品经营许可时,未考虑到现阶段经营的业务和未来可能经营的业务,导致经营项目填写不准确,没有办理冷食类食品经营许可证,或者部分商家因经营场地面积不足,设备设施不齐全,无法达到凉菜间的要求,所以不具备办理经营冷食类食品的许可条件。如果商家想经营相关项目,应当按照要求设置凉菜专用操作间,并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的变更手续,增加“冷食类食品制售”许可,待审核通过,取得许可证后方可从事凉菜制售。工作人员提醒,市民如果在餐饮场所或是外卖平台消费中遇到商家超范围经营的行为,应注意留存单据,及时拨打12315热线进行投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