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经须学问 四库作颂篇 ——纪念一代乡贤吉梦熊诞辰三百周年

核心提示: 丹阳历史上名人辈出,乡贤众多,他们的事迹镌刻于史册文献,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闪光,千秋不朽。

图为吉梦熊

吉育斌 卢政

丹阳历史上名人辈出,乡贤众多,他们的事迹镌刻于史册文献,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闪光,千秋不朽。生活在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年间的一代名臣吉梦熊就是其中一位,他是丹阳1300年科举史上获取功名最高的一位,也是整个清朝丹阳为官最高者;他先后两次出任福建学政,又担任山东乡试正主考,成亲王永瑆、大学士孙玉庭、巡抚梁章钜等皆出自其门下;他倡议创办鸣凤书院(丹阳市实验小学前身),为地方教育事业影响后世二百五十年;作为乾嘉学派的重要人物,他入值上书房30年,在英武殿纂修校刊《西清古鉴》、提调《续文献通考》,担任《四库全书》总阅,其著作《研经堂诗文集》被誉为:“宏通淹博,雅正清和”,“读之者奉为圭臬”,他热爱家乡丹阳,编纂《丹阳闻见录》六十卷,一邑文献之徵,于兹大备。他去世后,门生故吏惜之,上奏朝廷,嘉庆帝获准入祀乡贤祠,成为丹阳历史上最后一位乡贤。今年7月23日适逢吉梦熊诞辰三百周年,笔者考之典籍,采之邑志,访之家乘,撰此一文,以纪念这位让邑人引以为豪的先贤。

清乾隆年间编纂的《四库全书》,堪称中国古代最浩大的文化工程,耗时13年,总计收书3462种,79338卷,36000册,对中国古典文化进行了一次最系统、最全面的总结。令丹阳人自豪的是,有一个学问博大的丹阳人曾担任《四库全书》的总阅官,他就是乾隆名臣吉梦熊。

吉梦熊(1721—1794),字毅扬,号渭厓,又号研经老人。世居丹阳县城骆驼桥(今华阳苑小区)。自幼聪颖,气度端凝。少时读书能五行并下,过目不忘。遇人遇事庄重谨慎,无戏言。曾受教于族祖吉大升先生。乾隆十二年(1747)由优贡生充镶蓝旗教习。乾隆十七年(1752)壬申恩科春乡秋闱联捷成进士,殿试二甲第五名(呈卷位列探花),这年十月钦点为翰林院庶吉士,从此步入官场。

乾隆十九年(1754)闰四月授职编修,历任武英殿纂修官、续文献通考馆提调官;二十四年(1759)任顺天乡试同考官,不久加一级掌广东道监察御史;二十五年(1760)任全国会试同考官;二十八年(1763)补掌江西道监察御史、充武会试监试官、稽察兴平仓;二十九年(1764)题署兵科给事中、巡视通州漕务;三十年(1765)稽查本裕仓;三十二年(1767)担任西城鸿胪寺少卿、升光禄寺少卿;三十三年(1768)任通政司参议、尚书房行走,旋升太仆寺少卿、通政司副使;三十五年(1770)十二月升任顺天府(今北京)府尹,加二级;三十八年(1773)六月迁太仆寺卿,九月兼尚书房行走;三十九年(1774)七月任山东乡试正考官、九月任福建学政;四十三年(1778)回京任内阁侍读学士;四十四年(1779)二月,受诏与谢墉、周煌等十三人“充《四库全书》馆总阅,书成时,与总裁一体列名”;四十五年(1780)充会试同考官;四十九年(1784)补内阁侍读学士、仍直内庭,《四库全书》馆总阅官;五十年(1785)正月初六参加“千叟宴”,此年钦派八旗官学生翻译阅卷;五十一年(1786)二月补太仆寺卿,此年会试钦派龙门稽查;五十二年(1787)五月,受诏与阮葵生等三人对《四库全书》再行详加校阅,改正讹谬;五十三年(1788)三月,任通政司通政使,掌受理内外章疏、敷奏封驳之事,又钦派阅看贡监考职试卷;五十四年(1789)九月,提督福建学政。五十六年(1791)九月,告病回乡。

纵观吉梦熊一生,处大清朝“康乾盛世”,官场生涯达38年,秉性清纯,立身端正,政绩可圈可点。

任职监察御史时,见直隶总督方观承玩视民瘼,匿水灾不报,他及时上疏弹劾,救黎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又上奏折陈经筵(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事宜,斥责讲官不自备讲稿,尽援宋程、朱二子理式敷衍了事。乾隆帝阅后批语:“经筵讲章,本应自行撰拟,期副献纳论思之义,务在自抒心得。”

巡视通州漕务期间,亲自逐段丈量河道,清理淤塞,派武弁驻村催促漕运,尽革其先弊端;又条陈天津五闸问题,增隔淀堤以救田荒,并以钱米赈民。

担任顺天府尹期间,厘奸剔弊,杜绝一切贿赂,时号“肃清”;为扑捕蝗蝻,酷暑不张盖十余天。时大雨行路维艰,在各处搭浮桥、设渡船,往来无阻,民皆称便。他的继任者是大学士刘统勋之弟、宰相刘墉叔父,刘统勋曾对吉梦熊说:“我敬君廉明,为从来府尹第一,已饬余弟仿君旧规勿更变。”盖治绩夙彰,见重名相如是。

1789年9月视学闽中离京前夕,乾隆帝召见时对他说:“知尔向来正气,必始终如一。”他恪尽职守,注重革除考试弊端,以正文风为己任,并识拔寒儒多人。为此他多次上奏朝廷,现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还藏有《奏为陈明龙岩等府考试及文风士习等情事》《奏为特参平和县教谕尤廷封等疏等缺察生员滋事请旨交部议处事》《题为汇题优劣生员请将优生升入太学事》等数十道当年呈给乾隆正文风、考风的奏折。

任内阁侍读学士期间,深得乾隆皇帝赏识,被调入值上书房,以勤于治事著称,精心教授皇子皇孙,其中乾隆皇帝的皇四子永珹、皇六子永瑢、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二子永璂、皇长孙绵德、皇次孙绵恩皆出自门下,其孙吉钟颖在《含薰室集》中记载:梦熊公告老还乡时,皇家五代人为他作赠别诗,对他三十年当中的教育付出诚表褒奖,对他读书之暇正心修身以及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大加赞赏。

《四库全书》开馆编修后,吉梦熊被乾隆皇帝委任为总阅官,目力手力一时并用,有门类缺佚的皆细心睿裁补入,并独自承担了《滦河卷》《木兰卷》诸书的校阅,同馆诸公无不服其精敏,对其鸿才硕学更是钦佩之极。

在国家选拔人才上,吉梦熊曾三次担任会试同考官,一次乡试主考官,所成就人才居显列者多多。如尚书姜晟、相国孙玉庭、巡抚梁章钜、布政使刘墫等。

吉梦熊曾一度在扬州安定书院掌教,正常课业外兼教诗赋、策论、序颂、碑铭诸艺,成绩优等者皆成一时名士,诸生悬匾“泰山北斗”以志不忘。《国朝文汇》中选其《姜上均征君乡贤录序》《送毕秋帆庶子任巩阶秦道序》文二篇。

吉梦熊热爱家乡,关心丹阳,并作出过重要贡献。乾隆三十六年(1771),他首先捐资,倡议创立“鸣凤书院”(现实验小学前身),按月分课给予膏火,余资生息,让贫寒之士得以入学受教。乾隆五十年(1785),丹阳知县俞镐委托诸绅士赈灾济民,吉梦熊时在丹阳,与吕龙章等一起肩负重任,筹划实施。在闲暇之时,他关注丹阳的人文史迹,撰《丹阳闻见录》六十卷,此书编撰体例严谨,内容详实,详县志之所略,补县志之所缺,是丹阳乃至镇江地区重要的私家方志,惜此书已毁于太平天国兵燹。

他又捐置义田以充先人祭祀,族中有贫困者,无力办理婚葬等事者,他都竭资相助;亲戚邻里有困难来相求者,他也尽力帮助,让之“如其意以去”。其外,丹阳及周边镇江、常州等诸姓家族新修宗谱、刊印典籍,皆以获其序、传而引以为傲,时至今日在各处保存下来的那些劫后余生的家谱中已发现他撰写的文章达150余篇,涉及上百个家族,对研究地方文化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素材。

吉梦熊在家也恪尽孝道,敦亲睦谊。其母亲素患咳逆症,病发咳嗽咯痰累月,他衣不解带,躬侍汤药,尽显孝心。其弟吉梦兰在京城任官,骤然病剧,殁于舟次,他出资抚恤遗孤,悉心培养二侄,侄子吉士瑛入进士转翰林、吉士琦考中举人。

吉梦熊能诗善文,工小楷,书斋号“研经堂”。读书博涉经史及列代会要、会典。生平所节俸银,不事家产,惟置书籍,藏书达十万册之多,缥缃满架,是清代重要的藏书家。阅读时,皆以小楷密密批点,遇有关治国治民大节者,各分门类,手抄不倦,积至盈帙,采撷用于文中。他在担任《四库全书》总阅时,竭尽所能搜罗、抄录丹阳历代先贤著作典籍,如北宋大臣、丹阳人翟汝文的《忠惠集》原有二十卷,惜此书早已失传,他从《永乐大典》中整理出翟汝文文献,汇编成十卷,现南京图书馆所藏善本《忠惠集》即是丹阳吉氏研经堂抄本。

乾隆四十八年(1783)客居韩江时,和蒋宗海、秦黉、张松坪、吴涵斋晨夕相共,卢文弨、钱载先后经过,他仿宋张先、苏轼为前后《六客词》体例,作诗2首,即《前六客诗》《后六客诗》,一时传为乾嘉文坛佳话。

甲辰(1784)他养疴在里,遇乾隆南巡,二月二十日在桃源陈家庄跪迎圣驾,荷蒙召对。后皇十一子永瑆询及丹阳古迹,他述湖山之概,至闰三月初三日回銮,驻跸丹阳,乾隆命中使以王原祁画、董其昌书各一册,并玉烟壶、荷囊送到他位于骆驼桥家中。乾隆五十年(1785),被邀请参加朝廷举办的“千叟宴”,又先后获御赐貂裘金蟒、图画笔砚、文绮香囊等,荣耀一时。

近代著名历史学家朱沛莲在《丹阳文献·先贤吉梦熊》一文中写道:“梦熊学识渊博,品行端方,其科名及禄位俱为清代我邑之第一人,尤精于易,清高宗每有疑难,辄命占卜,以定休咎”。他著述繁富,其刊者有《研经堂文集》三卷、《研经堂诗集》十三卷,另有《丹阳闻见录》六十卷,《随辇赓和集》一卷及《棣晴书屋课草》《东堂吟稿》《金阊游稿》《南纪行编》《金阊续游稿》《游燕杂诗》《南旋吟稿》《新安游稿》《春明吟集》等。《曲阿诗综》录其诗37首,《曲阿词综》录其词2首。

乾隆五十九年(1794)吉梦熊在家疾终,享年七十有四。生有三子一女,三子皆有科名。葬丹徒辋墅湾(今谏壁镇黄丝湾村),生前好友、同科进士翁方纲撰文,著名书法家梁同书书写墓志铭,其孙吉钟颖泐石。铭曰:儒则曰真臣曰良,稽古之荣史册光,非罔非谀铭公藏,俎豆逝者云不忘。

清嘉庆八年(1803),吉梦熊入祀丹阳乡贤祠。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