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张仁杰在整理火锅食材。记者 高静 帅莹 摄
本报记者 高静 帅莹
编者按: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群众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今日起,本报“圆梦全面小康启航崭新征程”新闻专栏推出“我家这五年”栏目,通过一个个普通市民的故事,折射五年来取得的成就。
一家,两家,三家……张仁杰是一位“90后”,一年间他陆续开了三家火锅食材店。从建造师到店铺老板,从无人问津到口碑爆棚,张仁杰一家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五年前,27岁的张仁杰是一名建造师,大学毕业后他就在苏州工作,经过几年的打拼,在工作上小有成就,年收入可达18万元,但同时也陷入了事业的瓶颈期。“当时感觉工作上很难有更进一步的发展,逐渐失去了激情。”“回家创业”的念头开始在张仁杰的心里萌芽。四年前,张仁杰的孩子出生,家庭经济压力明显增加,“每个月的工资要负担车贷、房贷、育儿等各项开支,很难有结余。”张仁杰回忆道,当时日子过得精打细算,家庭的“计划经济”让张仁杰决心回家乡创业。
在和朋友的一次聊天中,张仁杰得知火锅食材店正成为当下的热门行当,经过充分调研,他最终决定抓住风口,回家乡开启自己的“火辣事业”。为何选择回家乡创业?张仁杰说,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近几年来他深切感受到家乡的变化,市民的衣食住行和文化生活都有了很大改善,消费能力不断提升,而当时火锅食材专营店在丹阳市场还是空白;另一方面则是对家乡的一种天然亲近感。“如果哪里都能赚钱,谁不愿意回乡发展呢?”张仁杰笑着说道,家乡这些年的改变,正不断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乡创业就业,“我身边那些在外打拼的发小们,近些年都陆续回来发展了。”
张仁杰的想法得到了全家人的支持,妻子更是决定辞职和他一起打拼。说干就干,从选址到装修,从加盟到采购,张仁杰原以为开店的手续会非常烦琐,但没想到很快就完成了证照的办理,“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详细介绍了开店所需的材料,省去了我可能因材料不全而多次跑腿的麻烦。”张仁杰感受到了政府部门对创业者的大力扶持。2020年7月,一家属于他们自己的火锅食材店正式开张。
万事开头难。开业初期,张仁杰一早便守在店里,可一天下来,店里却只来了两三位顾客。为此,张仁杰绞尽脑汁采用了多种宣传和促销方式,50单,100单,150单……店铺的销量稳步上升,这也给张仁杰一家吃了一颗“定心丸”。张仁杰告诉记者,随着收入稳定增长,房贷、车贷、育儿开支已不再是家里支出的“大头”,家庭理财观念也有了很大的改变,“现在我们更愿意让家庭资产流动起来,赚到的钱更倾向于继续投资。”如今,张仁杰的第三家火锅食材店正在装修中,一家人的生活水平也蒸蒸日上。
钱袋子鼓了,曾经难有结余的“计划经济”,如今已经实现了自由支配,“现在我们在丹阳买了房子,一家人的生活上了新台阶。”忙碌之余,张仁杰一家人的业余生活也丰富起来,“孩子慢慢长大了,我们一年要带他出去旅游两次,开阔眼界。”
家庭小账本,经济大变化,张仁杰一家只是我市众多家庭中的一个代表。乘着经济快速发展的东风,我市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出舒适圈,在变化中寻求机遇,在创新中谋求发展,实现人生更大的价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