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市民在图书馆里读书“充电”。 记者 高静 帅莹 摄
本报讯(记者 马骏 高静 帅莹)烈日当头,寻一处安静凉爽的地方,拿起一本书细细地品读,这样的生活好不惬意。入伏后,户外日照强烈,气温直逼36℃,此时书城、图书馆因其舒适安静的环境、浓郁的读书氛围,成为夏季纳凉、“充电”的好去处,吸引了不少市民前往。
昨天中午,记者首先来到丹阳书城,在书城四楼记者看到,不少孩子手拿图书,沉浸在读书的乐趣中。来这里看书的学生中,有刚参加完高考的准大学生,也有中小学生,他们有的三三两两围在一起,安静阅读;有的则在书架前仔细地挑选,室内弥漫着浓厚的阅读与学习氛围。
据书城工作人员介绍,每年暑假期间都会有不少学生来这里看书,这已逐渐成为他们的一种习惯。
“白天孩子爸妈上班,我就要负责照看孩子。”市民刘先生当天中午吃过午饭便带着外孙来书城,“以前孩子在家不是吵着要玩手机就是吵着要看电视,一看就是一整天,不让看就哭闹。”刘先生告诉记者,为保护孩子的视力,他便想着带孩子来书城看书,孩子一开始进书城的时候虽然很开心,但有些闹腾。不过,当他看到其他孩子都在安静地看书后,便也开始看起书来。“现在每天吃过午饭,他就让我带他来书城看书。”刘先生觉得,炎炎夏日,孩子在书城既能避暑又能学习知识,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除了家长带着孩子进书城,记者看到,还有些孩子是结伴来书城看书的。“老师给我们列了一张清单,让我们暑假期间看一些书,所以我们就约着一起来了。”正在书城一角看书的三名小学生告诉记者,她们家都在附近,平时就经常相约逛书城,暑假里,她们也经常约着到书城来看书、买书。
记者注意到,酷暑之下,书城不仅成了孩子们的好去处,还有不少年轻人也来到这里。在书城三楼南侧,几位年轻人席地而坐,手捧图书。“今年是建党100周年,多部优秀影视剧作品陆续播出,这让我对党史产生了兴趣。这不,今天没事,就想着到书城来看看这方面的书了解一下。”一位年轻人说道。
下午一点半,记者来到市图书馆,虽然还未到开馆时间,但已经有数十位读者在此等候。一位带着两个孩子来看书的家长告诉记者,孩子作文写得不太好,放暑假了,便决定带他们来图书馆看书,希望能对写作文有所帮助。
记者注意到,一些老年人进入阅览室后,都拿出自备的“两件套”——茶杯和眼镜,选一份自己想看的报纸,倒上一杯茶,戴上眼镜,便开始细细地阅读起来,十分惬意。正在读报的周先生表示,自己退休多年,一直保持着读书看报的习惯,现在天气炎热,白天到图书馆看看报纸,避避暑,晚上再出去散散步。
记者在少儿图书馆内看到,孩子们大多三三两两结伴而来,有的一进入图书馆就变身成小书迷,站在书架前认真挑选,捧起自己喜欢的书津津有味地读着;有的则找空位坐下,做起了暑假作业,整个少儿图书馆里学习氛围十分浓厚。
自修室内也是以学生群体为主,他们多数带着自己的学习材料或书籍,时而翻阅,时而做笔记。正在准备公务员考试的大四学生小吴告诉记者,自己一个人在家看书时,总会不自觉拿起手机,不能安心做题,但是自修室不一样,这儿的学习氛围很浓,“看到周围的人一学就是一整天,我也就能沉下心来看书,不知不觉中自己的学习效率提升了,现在我几乎每天都准时到图书馆‘报到’,复习备考。”
据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介绍,暑期到来,越来越多的学生和读者把图书馆作为学习与休闲的第一场所,自修室和少儿图书馆一座难求。记者注意到,图书馆里虽然人多,但环境并不嘈杂,也未见到大声聊天、占座玩手机等不文明现象。工作人员表示,“图书馆里需保持安静”已经成为市民的行为准则,在这样一个舒适的阅读学习环境中,市民在交谈时基本都能自觉压低声音,“如果我们看到在图书馆内大声喧哗、聊天的不文明现象,也会上前劝导,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让市民能在图书馆里静下心来读书学习,感受‘书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