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正剧学党史,红色情结在年轻一代中扎根!

核心提示: 近期,《觉醒年代》《叛逆者》等主旋律影视剧引发收视热潮,《觉醒年代》更是在高考后因为押中作文题而登上热搜,反响热烈,良好的口碑持续发酵。

图为市民在观看主旋律电视剧《觉醒年代》。

图为市民阅读党史类书籍时划的重点。记者 帅莹 高静 摄

本报记者 帅莹 高静

近期,《觉醒年代》《叛逆者》等主旋律影视剧引发收视热潮,《觉醒年代》更是在高考后因为押中作文题而登上热搜,反响热烈,良好的口碑持续发酵。按照以前人们固有的思维,年轻人似乎并不会太关注主旋律影视剧,因为他们与该类影视剧所呈现的时代背景有着代沟,然而最新的数据统计显示,观看主旋律影视剧的观众,年轻人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不少市民发现,身边开始不断出现“边追剧边学党史”的年轻人。

市民秦女士是一名95后,她告诉记者,自己是在朋友的推荐下观看了这几部电视剧,本以为这类题材的影视剧内容会比较枯燥,但观看后才发现,曾经那些课本里不得不去背诵的考点,现在却变成了自己主动想去学习和了解的知识。最近一段时间,她和朋友聊天的话题也从各类生活琐事变成了对历史事件的观点分享。秦女士表示,除了观看主旋律影视剧,她和身边的朋友还开始阅读相关历史书籍。为了感悟革命先辈的初心之纯、主义之真、信仰之坚、理想之美,秦女士还特地买了一本《中国共产党简史》来学习,全面了解党的历史,“每一位革命先辈,都是一座精神的丰碑;每一次对他们的回望,都是一次信仰的传承。他们的坚定信仰、崇高精神、伟大人格,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除了追剧时在弹幕上评论交流,不少年轻人还会选择去影视剧中出现的红色革命圣地参观,向革命先烈致敬。准大学生小方告诉记者,高考结束后,自己和爷爷一起看完了《觉醒年代》。“爷爷是一名老党员,一直叮嘱我上了大学后要积极入党。”小方表示,以前和爷爷聊天大多是自己学习上的事,现在爷爷更多的是讲他当年的经历。前段时间,微博上的一句话让小方深有感触——“后来,合肥有了延乔路,延乔路短,集贤路长,但他们的尽头都是繁华大道”。“这句话里提到的人物是陈独秀和他的两个儿子陈延年和陈乔年。”小方说,他想利用暑期和爷爷一起去合肥“打卡”这个地标,“另外,我还准备去一下浙江嘉兴南湖,看看百年前的一艘小船,如何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披荆斩棘,变成百年后的时代巨轮。”

在采访中,不少市民都表示,这类优秀的影视剧作,拉近了观众和历史的距离。让更多的年轻人开始思考,想成为怎样的青年,度过怎样的青春;也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到一代人又一代人的使命,虽然自己和先辈们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但都有为国家干事业、为人民谋幸福的志向。可以说,年轻的观众从这些人物身上看到的不仅是过去的历史,还有人生路上的坐标和导向。

责任编辑:王渊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