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送礼物? 当心是陷阱

核心提示: 如今,在商场或游乐场里,时常能看到有人借着送小礼物的名义吸引他人扫二维码。

新桥派出所办理一起利用扫二维码送礼物的方式传输、发布违法信息案件

本报讯(记者 王国禹 通讯员 虞瑜方)如今,在商场或游乐场里,时常能看到有人借着送小礼物的名义吸引他人扫二维码。一些市民因为想要得到小礼物而去扫码,可这背后很可能是传播赌博广告。近日,新桥派出所就办理了一起利用扫二维码送礼物的方式传输、发布违法信息的案件。

6月22日晚上8时许,新桥派出所接到群众报警,称新桥五洲梦想城超市门口,有一男一女在设摊引人扫码,随后在微信上散布不良信息。接警后,值班民警立即赶到现场。经了解,焦某(女)和葛某(男)是一对情侣,他们以设摊送礼品吸引他人扫二维码的方式,拿着受害人的手机,群发网络下载链接,传播“云鼎娱乐”赌博软件。随后,值班民警将两人带回派出所。

经调查,葛某在“百度贴吧”里搜索快速赚钱的方法时,无意中看到了一条推广信息,之后通过页面上的联系方式添加对方为微信好友。对方在微信中指导葛某找陌生人面对面建群或加微信,然后让陌生人复制微信群里或葛某发送的赌博软件推广信息。然后,葛某再拿着陌生人的手机进行操作,利用微信中的群发小助手,将广告转发给陌生人通讯录里的所有好友。接着,葛某当即将微信群解散,并将群发小助手里发送的广告删除。

据民警介绍,葛某通过赠送布娃娃的方式吸引陌生人扫码添加微信,而布娃娃由其上家提供。葛某每完成一个陌生人的广告推广任务,便可以得到15元的报酬。见有利可图,赚钱比较轻松,从6月20日开始,葛某便带着女朋友焦某一起做推广。截至6月22日,他们已经做成了40余单,这也意味着有40余人被骗。

据了解,葛某与焦某原本在苏州做推广,由于葛某曾经来我市丹北镇新桥找过工作,知道五洲梦想城的人流量大,于是在6月22日晚,两人便开车来到我市新桥五洲梦想城做推广。

目前,公安机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六十七条、第四十六条规定,依法对葛某、焦某分别作出行政拘留4日、3日的处罚。

警方提醒,对于在网络上发布违法信息的行为,公安机关将依法予以严厉打击。广大市民则应凡事多留个心眼,提高警惕,勿贪小便宜。

【相关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六十七条:违反本法第四十六条规定,设立用于实施违法犯罪活动的网站、通讯群组,或者利用网络发布涉及实施违法犯罪活动的信息,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处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关闭用于实施违法犯罪活动的网站、通讯群组。

责任编辑:王琳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