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我市开发区一企业组织员工参观“常州三杰”纪念馆。 记者 马骏 摄
本报记者 马骏
去革命旧址、纪念馆、博物馆重温入党誓词,学习党的历史,回望曾经的峥嵘岁月,感受革命的艰辛壮阔……近段时间以来,“打卡”红色地标成为很多市民热衷的出游选择,其中年轻人更是成了主体。
张天乙是我市开发区一家电力公司的员工,几天前,他所在的公司开展了一场红色教育活动:组织员工赴常州瞻仰“常州三杰”纪念馆。“作为一名党员,我个人对红色教育基地比较感兴趣,可惜很少有机会去。”张天乙说,公司里很多年轻人都报名参加了。“到了红色基地之后,我发现场景和想象中的完全不同。”张天乙告诉记者,“过去,说起纪念馆、博物馆,很多人想到的往往是陈旧的摆设、破旧的房屋……但现在,这些纪念馆、博物馆不仅十分有格调,还充满了科技感,老旧照片与先进科技完美融合,十分吸引年轻人。”张天乙有些感慨地说,“走在纪念馆里,我感觉自己就置身于当时那个‘觉醒时代’。”此外,经过专业解说员的讲解,大家对先烈们的故事有了更多的了解。“回到公司后,大家还在不停地讨论这趟行程,很多同事都将在参观过程中拍下的照片发到了微信朋友圈和微博里,有些年纪稍大的同事还配了长文。”张天乙说,“很明显,大家都觉得这样的红色之旅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与张天乙一样,“95后”小赵最近也与朋友相约一同前往了上海的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中共四大纪念馆等一批红色地标“打卡”。“我们是周末去的,纪念馆里的人太多了。”小赵说,“在一处纪念馆门口,有两三名导游不停在向游客解释,因为预约不到解说员,所以大家只能自个儿参观了。”小赵告诉记者,据她了解,这些纪念馆的解说员以往一场要说上40分钟左右,可人多的时候便不得不压缩到20分钟左右,但即便如此,预约仍需要提前两个月甚至更早。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预订红色景区门票的人数同比增长208%,与2019年上半年相比实现35%的正增长。刚过去不久的端午假期,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调查显示,全网红色旅游景区门票销量同比增长六成。而在多家旅游平台上,红色历史遗迹和纪念场馆等旅游目的地也备受关注,订单增长显著。值得一提的是,年轻一代参与红色旅游的热情近年来不断高涨。相关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红色旅游景区游客中,“80后”和“90后”占比达七成。“00后”参加红色旅游的人数显著增长。以亲子爱国教育为主题的红色旅游也越来越普及,上半年全国红色旅游景区门票的预订客群中,亲子家庭占比超过三成,其中“80后”最爱带娃逛红色景点。
“红色旅游的关注度近年来持续走高,今年更是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核心原因在于国人的文化自信不断增强,希望通过游览红色旅游场馆、景区深刻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红色旅游因此正在成为旅游消费的‘新国潮’。”一位业内人士表示,红色旅游目前已经成为一些地方最核心的旅游资产和品牌,管理方在产品设计、市场推广等方面不断推陈出新,很好地承接了红色旅游需求的持续增长,为红色旅游热度的提升打下了坚实基础。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依托“互联网+”平台,运用动画、AR、VR等新技术,不少红色旅游景区的展陈模式从静态、单一转变为动态、沉浸式,让红色故事有了新的“打开方式”,为游客带来“花式”参观体验。而展示手段越来越“酷炫”的各类红色纪念馆、博物馆对年轻群体有着天然的吸引力,越来越流行的“线上+线下”互动方式则更契合年轻人的消费及资讯获取习惯。
该业内人士表示,红色旅游既是红色精神教育的大课堂,更是革命传统教育方式的创新,“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进红色遗迹,追忆先辈足迹,如此不仅能使他们的心灵得到净化和升华,更能让‘红色种子’深深根植在他们的心底,从而增强他们的家国情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