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福生(左2)正在辖区一加油站进行反诈宣传。记者 茅猛科 摄
本报记者 茅猛科
33年扎根田间地头,守护一方平安,无论是在战“疫”第一线,还是治安卡口最前沿,总能见到他忙碌而疲惫的身影。他始终以一名共产党员的身份要求自己,先后两次荣立个人三等功,多次被评为市级“优秀党员”“优秀公务员”,还被评为2018年度“丹阳好人”,并荣登2020年江苏好人榜。他就是孙福生,陵口派出所一名普普通通的基层民警,他的女儿、女婿也是共产党员,他们一家遵纪守法、勤俭节约、克己奉公、家庭温馨、邻里和谐,他们用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的点滴平凡事,诠释了什么叫清廉家风,其家庭于今年4月获评第四届丹阳市文明家庭。
他是辖区治安的“守护人”
“你好,我是陵口派出所民警,今天上门来宣传防诈骗知识。”6月30日上午,当记者找到孙福生时,他正在辖区一加油站进行反诈宣传,而这也是孙福生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尤其是去年疫情期间,孙福生的工作更是繁重,他每天和社区人员深入社区,通过上门入户、微信群、电话联系等多种方式,对辖区内暂住人员名单进行逐一详细核查。每当想起这段经历,孙福生都是感慨万分,“那段日子,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虽然很累,但很值。”
2020年1月23日晚,也是除夕前一晚,忙碌了一年的孙福生喊了女儿孙洁、女婿步肇翔和外孙女步喆一起回家吃顿团圆饭。吃饭期间,一家人聊到了新冠肺炎疫情。步肇翔也是一位民警,他对步喆说:“这段时间你在家里要好好听话,爸爸可能会有任务。”听了这句话,孙洁赶紧问孙福生:“老爸,你不会也像他一样,要去冲锋陷阵吧?你快退休了,身体又不好,还有高血压,就不要冲在第一线了。”女儿话音刚落,老伴也不放心了,眼睛直盯着孙福生。面对家人的关切,孙福生笑着说:“不要紧的,我老头子了,又不上前线。”安慰完老伴,孙福生的心情变得沉重起来,他的话是骗老伴的,疫情当前,每个警察都要冲锋在前。
一天接打100多个电话,连夜完成40多户湖北、浙江籍住户的摸排工作,这就是当时56岁的孙福生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一天的工作数据。孙福生负责的煦庄社区是制鞋业集中区,辖区内有1个皮鞋工业园、1所中学、2个行政村,60余家企业,常住人口6400余人,其中出租房屋242户、暂住人口2347人。疫情防控工作启动后,孙福生根据平时工作收集的住户情况,带领辅警、社区网格员,对照辖区内湖北籍、浙江温州和台州籍暂住人员名单逐一上门进行详细核查,向已返丹的湖北、浙江籍人员宣传防疫知识,掌握并登记其活动情况和身体状况,共核查湖北、浙江温州和台州籍人员55人,建立个人档案55份。
1月26日,孙福生发现林某一家五口1月22日回过疫区老家,有疫区旅居史。为消除隐患,孙福生及时会同村委会干部对其进行登记,并采取居家隔离措施。对此,林某一家十分抵触,事情陷入僵局。孙福生站在林家的窗户下,给他们做工作,从2003年的“非典”讲到新冠肺炎疫情,讲清楚为什么要隔离,以及可能带来的麻烦。林家人慢慢地理解了防疫规定,接受了居家隔离措施。孙福生对林家人在隔离期间的生活做好安排,建立了微信群,专门协调解决林家的生活保障问题。
2月3日早上,孙福生接到网格员报告,前戴村发现一名1月30日从浙江返乡的女子,该女子在疫区读书,在浙江台州实习,有疫区旅居史。孙福生立即同卫生防疫人员赶去,给她测量体温,发现其有发热症状,温度达到38.3摄氏度。听到这个情况,村民群情哗然,反映强烈。孙福生不敢大意,当机立断,提出五条建议:一是立即联系党政领导,向市抗疫指挥部报告情况;二是立即采取封闭式管理,切断可能的传播途径;三是立即排查密切接触者;四是准备组织对全村进行灭杀消毒;五是将该女子送往指定医院隔离治疗。这些建议被采纳并落实后,迅速安抚了民心,稳定了局势。次日,该女子的母亲也出现发热症状,孙福生一边联系送其到指定医院隔离治疗,一边布置村庄防控,安抚村民情绪。经过10多个小时检测诊断后,确认这对母女患的是普通感冒。
还有一天晚上,孙福生核查从疫区来丹的贡某时,贡某说在下火车时,一只装满口罩的黑色提包被人拿错了,请求帮其寻找。孙福生顾不上一天的劳累,立即奔赴火车站,从大量信息中仔细梳理下车旅客信息,终于找到了拿错包的殷姓老人。当时,殷某比贡某还要着急,因为她的包内都是救命用的价格昂贵的化疗药物。经过孙福生几个小时的努力,贡某、殷某各自找回了自己的包。殷某紧紧握住孙福生的手,喜极而泣。
疫情期间,孙福生不分昼夜,忘我工作,连续奋战一个半月,其间没有回过一次家,对辖区内256名下发数据进行核查,建立个人档案220份,工作中发现湖北、浙江籍人员1200人,建立个人档案1200份。“好在,虽然老伴电话中时有埋怨,但我知道她是因为担心我。”孙福生说,正是因为老伴的理解和支持,他才能够毫无后顾之忧地投入到工作当中。
他是群众眼里的“贴心人”
“在哪个岗位工作都一样,都是服务群众,踏踏实实为老百姓多办点实事才是真的。”孙福生说,他这一辈子没想过要干多大的事,只希望用实际行动对得起自己佩戴的这枚警徽。三十多年来,孙福生用赤诚的心撑起了一片爱的天空,到底有多少人在他的“爱心伞”下遮挡过风雨,他自己也记不清了……
2018年1月,孙福生在“一标三实”入户采集信息时,得知煦庄社区大庄村31岁的男子徐某突发重疾,花去巨额治疗费,最终撒手人寰,留下了一双儿女,幼儿尚在襁褓中,父母年老体弱,身患多种疾病,平日里还要吃药维持病情。徐某的妻子刘某背负着高昂的医疗费用而欠下的债,独自撑起家庭重担,艰难度日。孙福生立即向所领导汇报,所里决定将其列为陵口派出所帮扶对象,并号召全体民警献计献力,帮助徐某解决家庭实际困难。在近一个月的辛苦奔走中,孙福生一面积极与民政部门、学校联系沟通,尽全力解决其大女儿的学习及生活困难;一面向社会慈善机构求助,并与一社会慈善机构制订了对徐某一家的长期帮扶计划,筹集了帮扶基金。
2020年,辖区一对夫妇因为孩子的事情经常争吵,甚至闹到要离婚的地步。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很多人遇到这种事的第一反应是躲开。然而,孙福生却是多方打听,了解这对夫妇闹矛盾的缘由,然后才能有针对性地帮助解决问题。原来,这对夫妇原本就因为没有孩子一直有争吵,后来抱养了一个孩子,又因为孩子没有户口而争吵不休。了解情况后,孙福生四处奔走,按照领养孩子的相关规定多方取证,最终帮孩子办理了户口,也挽回了一个面临破裂的家庭。
此外,由于农村留守老人逐渐增多,在办理老龄补贴等手续时需二代身份证,老人们却常常因患病、行动不便、子女不在身边等原因,迟迟无法到派出所办理必要的手续。每当得知哪家老人有这些困难时,孙福生就主动将情况向所领导汇报,然后带上器材,与户籍民警一道上门,专门为老人登记照相,采集指纹信息,方便老人办理二代身份证。除了经常到老人家里陪老人聊天,在日常生活上给予老人无微不至的关怀外,孙福生还经常上网搜索老人们爱聊的养生保健知识,以增加与老人们交流沟通的话题。渐渐地,孙福生成了辖区群众的“贴心人”。
他是女儿女婿的好榜样
虽然工作很忙,但只要不加班,孙福生就会在家陪外孙女玩耍,这也是他忙碌工作之余最幸福的时刻。
6月30日傍晚,记者来到孙福生家中,看到他正和女婿两人陪着外孙女玩球,孙洁则和妈妈在厨房一起准备晚饭。“因为工作性质,我经常需要值班,女婿也是一样,再加上他们有自己的小家庭,像这样5个人聚在一起吃饭的机会很是难得。”孙福生说,好在一家人都能够相互支持相互理解。家是生活的港湾,作为父母就必须爱护子女,关心子女成长,更要给他们做一个表率,不管是生活还是工作。孙福生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虽然已临近退休,但他并没有放松对自己工作的要求,仍在平凡而琐碎的岗位上,认认真真地工作着,彰显了一名退伍老兵忠诚履职的优秀品质;而回到家里,脱去制服,他也只是一个平凡的父亲,一位和蔼的外公,夫妻俩总是用包容和理解默默守护着他们平凡的小家。在孙福生夫妇的影响下,女儿孙洁也是一样,正如采访时她说:“社会上有着千千万万的小家,如果大家都能相互理解、支持、包容和关心扶持,那我们这个社会大家、我们的国家才会更好、更文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