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高静 帅莹)近日,“荔枝病”一词冲上热搜。“吃荔枝真会得‘荔枝病’?”不少市民都产生了疑惑。
市中医院急诊内科主治医师钱洪金告诉记者,夏季是多种水果上市的季节,其中荔枝因为口味甜美、汁水丰盈,成为不少市民的“心头好”,但过度食用可能会产生一些病症。钱洪金解释道,短时间内进食大量的鲜荔枝,可能会出现头晕、出汗、面色苍白、乏力、心慌、口渴等症状,重者则会出现四肢厥冷、脉搏细数、血压下降,甚至抽搐和突然昏迷等症状,这也就是所谓的“荔枝病”,“这实际上是因为在大量进食鲜荔枝后,机体胰岛素分泌过多,从而引起的低血糖反应。”
钱洪金强调,并不是所有人在短时间内进食大量鲜荔枝都会得“荔枝病”,“‘荔枝病’的发病人群以儿童居多,所以儿童吃荔枝时应特别注意。”
据钱洪金介绍,去年夏季,尤其是7、8月份,该院急诊科室接诊了多位“荔枝病”患者,但今年截止到目前还未有此病例,“如今市民生活水平提高,加上各类健康养身知识的普及,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饮食,从而减少了相关疾病的发生。”
那吃荔枝时需要注意什么?钱洪金告诉记者,荔枝的糖分含量较高,会刺激人体内胰岛素升高,而胰岛素的作用是降低血糖,“人在空腹的情况下,血糖本身就比较低,如果此时大量食用荔枝,会引发血糖进一步降低,容易对身体造成伤害,所以市民尽量不要在空腹的情况下吃荔枝。”此外,市民在食用荔枝时要注意把握“量”,成人一天荔枝摄入量尽量不要超过10颗,儿童不超过5颗。口腔溃疡、便秘、血糖有问题的人群则尽量不要食用荔枝。
钱洪金提醒,市民食用荔枝后,如果出现“荔枝病”症状,切勿慌张,症状较轻者口服糖水即可恢复正常,症状较为严重需尽快到医院就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