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骏
近日,国务院食品安全办、教育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国管局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有关事项的公告》,督促生产经营者落实反食品浪费法律规定,依法严厉查处各类浪费食品的违法违规行为。其中,明确了餐饮外卖平台要以显著方式提示消费者适量点餐、理性消费。
近年来,“宅经济”不断发展,“吃饭靠外卖”成了很多年轻人的日常选择。然而,与火热的外卖相伴随的却是大量的食品浪费现象。即便是在自觉抵制粮食浪费、崇尚节俭之风的当下,外卖平台的浪费现象依然严重。那么,究竟是哪些原因导致外卖平台成了浪费“重灾区”呢?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根据《公告》要求,餐饮外卖平台要以显著方式提示消费者适量点餐。然而,记者查看了多个外卖平台,发现不论是外卖平台还是入驻平台的商家,在他们的页面信息中,几乎看不到一条“适量点餐”的提示语。呼吁“适量点餐”的文字大多出现在店铺的消费评价中,这些均是消费者发出的声音。
“现在去很多餐馆用餐,服务员都会根据人数,对菜品的数量进行提醒,比如‘我们家的菜分量足,这几个菜足够吃了’之类的。”市民林先生说,“与之不同的是,在手机上点外卖,很多店铺都有满减优惠,消费者点的菜品越多,总价越高,优惠力度就越大。”在林先生看来,这些优惠活动实际上是在刺激消费,暗示消费者去购买更多菜品。如此一来,消费者难免会受优惠活动的影响,购买的菜品也许根本就吃不掉,这样造成食品浪费的可能性自然也就越大。
记者在某外卖平台上注意到,众多店铺几乎无一例外地将满减活动置于点餐页面的顶部位置,并往往使用红色字样,十分醒目。记者看到,各家商铺的满减活动虽说优惠力度不一,但都遵循了一条规则:购买得越多,优惠力度越大。在一家烧烤店铺,记者看到,其满减活动为“满30元减1元;满39元减3元;满59元减5元;满69元减10元”。此外,有些店铺的满减活动十分具有诱惑力。在一家炸串店,店铺打出了“满20元减15元;满45元减20元”的优惠活动广告。
在点外卖的过程中,备注信息是消费者表达具体要求的关键方式。“每次点外卖的时候,我都会在备注信息中给商家留言。”市民王女士说,“比如菜品口味的咸淡,饭量的多少,一些商铺赠送的小菜是否需要等等。”通过这一渠道,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外卖就能更符合其要求,这自然能最大程度避免发生浪费的情况。不过,一些消费者表示,他们多次遇到过备注信息被商家无视的情况。“我特别讨厌吃香菜,一闻到那味道就不舒服。因此,每次在外卖平台上点粉丝汤,我都会在备注信息里留言,让店主不要放香菜。可是,有那么几次,我明明已经留言了,但送来的粉丝汤里仍有不少香菜。”市民姜女士告诉记者,“遇到这样的情况,我最多吃上几口就不吃了。”姜女士说,她曾有一次在遇到这种情况时向商家进行了反映,“商家态度倒是挺好的,说是太忙了没注意。后来又给我送了一份没放香菜的。可是,之前那份就浪费了呀。”姜女士觉得,如果商家能够在第一时间就注意到备注信息,根据顾客的要求准备餐品,那就能很好地避免食品浪费。
此外,记者注意到,一些外卖平台上的商家,依然按照传统思维准备餐品,结果出现“好心办坏事”的情况。“有些商家很实在,好像就怕消费者吃不饱一样,菜也多,饭也多,虽说整个外卖看上去分量足,很划算,但在追求健康饮食的当下,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注意控制食量。因此,商家的‘朴实之举’却在无形中造成了大量的食品浪费。”一位市民说,“现在,很少会有人因为一家店的餐品数量多而不断去选择,更多的人实则是冲着口味、冲着健康去的。想要留住顾客,老一套的理念显然有些过时了。外卖商家应该更多地引领健康饮食,以好味道、高品质的餐品吸引消费者,如此一来,不仅自家的生意好了,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浪费情况的发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