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教育部明确:孩子放学要晚于家长下班半小时”的消息引发热议。去年,我市部分中小学推出“课后服务”,一些家长希望能进一步延迟放学时间,与下班时间衔接上——
“课后服务”再延时,你怎么看?
本报记者 马骏
“孩子放学了,我还没下班”,这是不少家长要面对的现实难题。解决办法多是家长自己想招,要么请老人照料,要么雇佣保姆,要么四处找托班。近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推广部分地方义务教育课后服务有关创新举措和典型经验的通知》,遴选确定首批23个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典型案例单位,并在系统内推广有关创新举措和典型经验。通知中明确要求,中小学要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课后服务结束时间原则上不早于当地普遍的正常下班时间后半小时。
所谓“课后服务”,是在放学后在学校为学生安排做作业、阅读、艺术等活动的一项安排。这一通知发布后,引发了市民的激烈讨论,对于课后延时服务,家长、老师两方各有各的看法。
“从目前来看,我觉得这一政策要真正落实还需要很长的时间。不过,如果孩子放学时间真能和家长下班时间相衔接,那对于广大学生家长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刘芸(化名)的孩子今年下半年要上幼儿园小班,为了让孩子熟悉新环境,前段时间,刘芸给孩子报了幼儿园的提前适应班。
“以前看到有同事把放学的孩子接到单位来,孩子吵吵闹闹,感觉不是太好。”刘芸说,“现在,自己的孩子上学了,每周三2点半就要接,其他四天下午3点半要接,这个时间点都很尴尬。我终于能理解那些同事的苦衷了!”刘芸告诉记者,她很多同事的孩子都正在上幼儿园或是小学,而接孩子的任务,九成以上都是由家中老人“代劳”,老人到四五点钟要开始准备晚饭,又要看孩子,有时候总归会顾不上。“如果能将孩子的放学时间延迟到家长下班之后,那不管是孩子的父母还是家中的老人都会轻松很多。”刘芸说。
记者了解到,刘芸所说的“延时放学”就是学校“课后服务”的其中一项内容。在我市,部分中小学从去年开始就陆续推出了“课后服务”。记者从市实验小学了解到,该校自上学期推出“课后服务”后,受到不少学生家长的欢迎。“我们学校的‘课后服务’是收费的,不过完全是学生家长的自愿行为,学校不会强求。”该校一位老师告诉记者,“现在,我们学校‘课后服务’每学期的收费标准是260元。对于学校里一些同样对‘课后服务’有需求的特困生家庭,学校是不收取任何费用的。毕竟,学校推出这一服务并非是以营利为目的的。”
记者调查发现,在我市部分推出“课后服务”的中小学,放学时间大约延迟了40分钟左右。“现在我们单位实行的考勤制度是按照夏令时来的,下午的下班时间是6点,比孩子放学时间晚了一个多小时。”学生家长孙女士认为,现在的“课后服务”的确是在尝试为家长解决难题,但她希望放学时间能再延迟些,以便让孩子放学与家长下班能够衔接上。
在走访中,记者了解到,像孙女士一样有类似想法的家长不在少数。不过,也有一些家长对此提出异议。“幼儿园及小学的孩子早上七八点钟就离开家,如果下午6点才放学,回到家就已经很晚了。为了保证孩子的睡眠,也不能让孩子睡得太晚。这样一来,孩子的兴趣、特长就没时间发展了,不利于孩子个性化发展。”一位家长说,“此外,现在提倡‘家园共育’‘家校共育’,如果让孩子一直待在学校里,哪里还有时间‘共育’呢?”
“课后服务”旨在解决家长的烦恼,但也不能成为老师的负担。一位教育界人士指出,进一步延迟幼儿园、小学放学时间,对于学校老师来说可能负担太重了。通常,老师每天早上7点多就要到校,7点半正式进入工作状态。上课、批改作业、看操、备课、教研、处理学生问题……各种各样的事情,琐碎而繁杂。每天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大,一天下来十分疲惫。如果再延至下午6点放学,一天工作时间就得10个多小时。而学校里往往女老师居多,她们的家庭负担也都很重,接送孩子、照顾老人,哪个也不能落下。如果再延迟放学时间,老师们恐怕难以承受。长此以往,老师就难以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来教孩子。所以,需要采取一些合理的措施,比如可以安排老师轮流值班等,这样既满足了家长的需求,也考虑到了老师的身心健康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