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市民在家中花坛里种菜。记者 高静 帅莹 摄
本报记者 帅莹 高静
近日,一个关于“中国人对种菜有多执着”的话题登上热搜榜,引发不少网友热议。有网友表示,国人都有“神农属性”,种菜几乎成为一种自带的天赋,即便生活在城市里,脑海中强烈的农耕意识也没丢。不论是房前的空地,还是家中的花盆,甚至砖地的缝隙里都不忘种上一些时令蔬菜,既绿色环保可观赏,又同时解决了吃菜问题,一举多得。
李阿姨前些年从乡下搬到了城里居住,看到自家院子的花坛里有一块空地,她便开辟出来,种上了时令蔬菜,俨然一个“小型农场”。李阿姨告诉记者,以前在乡下种地习惯了,现在看到院子里有空地就想利用起来。“春天种瓜点豆,如南瓜、豆角等,夏天就种茄子、青椒,秋天撒上一把小青菜籽,冬天种点菠菜、大蒜。”说到种菜,李阿姨的话匣子一下就打开了,“别看这块空地不大,收获可不小。”每到蔬菜成熟的时候,李阿姨都会将收获的菜整理好,分成多份送给左邻右舍,让大家共同享受这份劳动成果。
不仅如此,最让李阿姨开心的是,自家小孙女对“农场”很感兴趣,总是好奇地问种的都是什么菜。“周末的时候我摘菜给她做饭,她总是争着抢着要自己动手摘。”李阿姨说,小孙女还在“农场”里划出了一块专属于她的区域,新的种子买回来后她就兴高采烈地种下去,体验种菜的乐趣。
李阿姨表示,现在很多城市的孩子都不认识乡间地头种的蔬菜,有点五谷不分,让孩子亲身体验种菜和收获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教育方式。
上班族小刘原本对种菜并不感兴趣,疫情期间,因为“足不出户”,闲来无事的她便对家中院子里空置的小花坛动起了脑筋。“那段时间天天窝在家里,不是睡觉,就是玩手机,人越来越懒,就想着做点什么,换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起初,小刘随手将家里剩下的几瓣大蒜头扦在土里,没几天,大蒜头冒了绿芽,又过了一阵子,新蒜长高了,“我在家煮个面条,炒个菜都要弄一点自己种的大蒜做点缀。”尝到收获的甜头后,小刘又在花坛里种上了青椒,并每天拍照记录蔬菜的长势,其乐无穷。小刘坦言,种菜对于她来说,不仅为了吃起来营养健康,更成了一种排解压力的健康生活方式。
走访中,记者了解到,像李阿姨、小刘这样在家中种菜的市民不在少数,有的在家中用篮子发豆芽,有的则在花盆里种点时令蔬菜,有的搭上架子种丝瓜、黄瓜……一些市民表示,虽然现在生活富裕了,但面对当下工作和生活的压力,亲自种植和采摘带来的喜悦和成就感,着实让人着迷。相比花园式的美丽和浪漫,接地气的菜园更富有人情味,因为土地里埋下的是对生活最质朴的期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