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滨河风光带休闲广场上人头攒动。
记者 高静 帅莹 摄
本报记者 高静 帅莹
气温攀升,市民在夜间休闲纳凉的兴致也随之高涨,休闲广场成为不少市民每晚的“打卡点”。连日来,记者走访我市部分休闲广场,看到广场上人来人往,充满着浓浓的生活气息和“烟火气”。
21日晚上7点半,开发区滨河风光带的休闲广场上,广场舞音乐此起彼伏,阿姨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加入了不同的“阵营”。优美的舞姿、欢快的音乐吸引了很多小朋友的注意,有些才刚刚学会走路,踉踉跄跄、跃跃欲试;有些则表情到位、沉浸其中;还有些已经能成功跟上节奏,俨然一位“广场舞高手”。看着孩子们可爱的动作,家长们纷纷拿起手机,记录下精彩时刻。
除了广场舞,广场上还有各种各样吃喝玩乐的项目。儿童游乐区域在广场的一角,有电子游乐设备,也有小鱼垂钓区。家长陪着孩子垂钓,享受惬意的亲子时光。“吃过晚饭,带着老婆孩子出来走一圈,很是舒服!”正在看着孩子玩耍的一位市民对记者说,最近晚上气温适宜,适合户外活动,“广场上空间开阔,空气新鲜,还有各类游乐项目设施,大大丰富了市民的夜生活。”
同时,广场的集聚效应也吸引了不少培训机构的“表演人”。在广场的台阶上,很多孩子围在正在拍鼓的音乐老师身边,大家跟着鼓声节奏,或拍手,或唱歌,或扭动身体。记者在和旁边的一位工作人员交流中得知,他们开办了一家儿童音乐培训班,考虑到广场人流量较大,而且孩子较多,因而选择广场作为宣传“阵地”,以互动体验方式,激发孩子的兴趣。该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如今,广场已成为很多商家首选的宣传场所,尤其是以儿童为目标受众的商家,更是会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进行宣传,吸引客流。
走访中,记者注意到,广场也是文化活动的聚集地,歌舞晚会、戏曲杂谈、露天电影……丰富的活动形式,让越来越多的市民走出家门,拥抱人群。“以前要隔很久才能看一次电影或者演出,都是露天的,为了抢个好位置,大家一早就搬着自家的板凳去排队。”一位正在广场上看演出的奶奶回忆了当年美好有趣的时光。她告诉记者,现在虽然家里有电视、网络,但是广场上的这些文化活动更吸引人,“不仅节目好看,更重要的是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她说,因为看了几次广场演出,结识了不少附近的老年朋友,平时还会约着一起买菜,生活更加有乐趣了。
当然,广场热闹了,也是对城市管理的考验。环境、秩序、治安、配套设施……都对城市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广场经济”趋于完善与成熟,体现出城市特色,成为城市名片,也成为市民美好生活的崭新“注脚”。要做好这一点,作为参与“广场生活”的市民,也应当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为这张城市名片增添“文明”底色,让广场里的城市“烟火气”不含“杂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