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老党员坚持剪报60载自办“百年党史”主题剪报展

核心提示: 在我市云阳街道留雁村,八旬老党员胡法兰60年如一日,乐此不疲地看报、剪报,将反映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精彩党史文章剪下张贴起来,制作成展板,供村民们浏览。近日,胡法兰老人就在自己家中举办了一场以“百年党史”为主题的“剪报展”,吸引了众多村民前来参观。

胡法兰(右)在家中剪贴报纸。

胡法兰在家中自办剪报展。记者 梦迪 摄

本报记者 梦迪

在我市云阳街道留雁村,八旬老党员胡法兰60年如一日,乐此不疲地看报、剪报,将反映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精彩党史文章剪下张贴起来,制作成展板,供村民们浏览。近日,胡法兰老人就在自己家中举办了一场以“百年党史”为主题的“剪报展”,吸引了众多村民前来参观。

14日,当记者来到胡法兰家中时,已经有不少村民前来参观他自办的剪报展。为了办好这次“百年党史”剪报展,胡法兰准备了5个多月的时间,拿出自己60年来精心收集的珍贵资料,精心挑选、分门别类,制作了6块大展板进行展示,通过这样一种特殊的方式,献礼建党百年。

“最多的时候,我要看几十种报纸、杂志,我每天都在报纸上选择我需要的内容进行剪贴。我这次制作展出的‘百年党史’剪报展,包括中国共产党党史、新中国成立过程、改革开放史以及社会主义史,可以说内容非常丰富,我自己也越看越要看,越剪越想剪。”胡法兰向记者介绍。

一叠报纸、一把剪刀、一管胶水,每天胡法兰要花上四五个小时,细细翻阅报纸,剪下党史相关内容。60年来,他制作的剪报册达130多本,自办剪报展12次,收集的图文资料达到上万件。胡法兰告诉记者,自己整理、收集资料的过程,就是学习党史的过程。“看看现在中国的故事、中国的声音、中国的智慧、中国的方案,这些对世界来说,有巨大的吸引力和生命力,从这个剪报当中,我也能学到知识,感受中国的伟大以及党的伟大和光荣。”胡法兰说。

胡法兰今年已经86岁,在退休之前,他主要是从事政务工作,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他养成了每天看报、剪报的习惯。退休后,他将主要精力都投入到剪报中,充实晚年生活的同时,还为他发挥余热、服务村民开拓出一条文化之路。

“有时候我们在家里看不到的报纸,胡老家里都有,他这里不仅报纸多,而且他会把好的内容剪下来、归好类给大家看,我们就节约了很多时间。”村民龚双兰说。

记者采访时,遇到了刚从田间忙完农活归来前来看报的村民尹押娣。她告诉记者,除了跳广场舞,每天过来看看报纸,听胡老讲讲党史,已经成了她的日常。很多村民也表示,翻阅这些剪报册就如同看到了一幅历史画卷,全方位地向人们展示了建党100周年的光辉历程和取得的辉煌成就。

近年来,胡法兰先后在家中、村中广场以及城区的万善园社区、凤凰新村社区等场所举办过多次剪报展。他用这样一种特殊的方式,让大家切身体会到祖国的繁荣昌盛和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发生的巨大变化。

作为一名有着60年党龄的老党员,胡法兰说,对共产党的热爱是他剪报的初衷,让更多人感受到国家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则是他坚持下去的动力。胡法兰说:“主要是对党有着深厚的感情,我也想发挥我的余热,为党做一些事情。”除了与乡邻们一同分享剪报成果,胡法兰还时常为村里的年轻党员讲述剪报中的党史故事。

如今,虽然年事已高,腿脚有些不便,但胡法兰依然坚持每天读报、剪报,而那些被他视为“珍宝”的“家庭资料库”也成为村民们查阅资料的“活字典”,成了党员们学习交流的新阵地。“我们村委会也会给胡老提供各种各样的报纸、杂志,只要他有需求,我们都尽可能帮他找。在他的带领下,村民、年轻的入党积极分子以及我们村委会的工作人员等都学到了很多知识,经常会过来学习,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云阳街道留雁村党委副书记胡冰说。

责任编辑:周娜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