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不止粽香,民俗专家话端午

核心提示: “在我小的时候,端午节到来的前几天,我就和父母亲一起在家做准备了。”说起端午节,今年87岁高龄的我市民俗专家韩梦庆老先生不由得回忆起儿时的场景,“端午节到来之前,家家户户都在包粽子,用芦柴叶子作为粽叶。”

本报记者 马骏

“在我小的时候,端午节到来的前几天,我就和父母亲一起在家做准备了。”说起端午节,今年87岁高龄的我市民俗专家韩梦庆老先生不由得回忆起儿时的场景,“端午节到来之前,家家户户都在包粽子,用芦柴叶子作为粽叶。”韩梦庆老先生说,“我记得在我九岁那年的端午节前,我和一些年纪相仿的小伙伴到练湖闸那儿玩耍,水闸两旁全是一眼望不尽的芦柴,那地方叫作‘芦柴滩’。我们这些孩子在那儿玩得可开心了,临走时,每个人的怀里都是满满当当的芦柴叶子。”

今天是端午节,作为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已有2000多年历史。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传统习俗被淡化遗忘,端午在很多年轻人眼中成了“粽子节”。“端午节除了吃粽子,很多人家还会在家门口挂上菖蒲和艾叶。另外,一些有条件的人家还会在端午节期间吃‘五黄’。”何谓“五黄”,韩梦庆老先生解释说,这是指黄鱼、黄鳝、黄瓜、蛋黄(咸鸭蛋)以及雄黄酒。这些食品大多是端午节前后的当季食品,有些人家吃“五黄”希冀抵制疾病,得以安康。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为民俗端午节,也称端五、重五、端阳、天中等节。根据《丹阳县志·风土》载:“五月初一至初五,妇女妍饰簪以榴花。端午节,挂张天师像,贴灵符。是日食粽,饮蒲酒,妇女戴绒虎。竞渡戏,自月初至月半。十三日,龙舟夺标赛,城霞阁下,赛船蚁聚,士女如云,亦胜会也。”韩梦庆老先生对此解释说,传统的端午节期间,妇女们的头饰上都会插着石榴花,正所谓“五月榴花似火红”,端午节的时候正是石榴花开得最好的时候。人们除了吃粽子之外,还会喝菖蒲根泡的酒,有一定药效,对身体有益。另外,女人和孩子身上会挂着绒布做成的老虎,内衬中还会放一些菖蒲或者艾叶,以期驱邪除秽,还有驱虫的效果。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习俗中有关迷信的内容渐渐不再流行,但如今每逢端午节,还是有人会在门上挂一些菖蒲和艾草,这可不是迷信,而是驱虫害,为的是家中的环境卫生,预防传染病。

韩梦庆老先生表示,实际上,丹阳在端午节期间,一直有赛龙舟的习俗,直到抗日战争时期,这一习俗才消失。韩梦庆老先生说,多年前,城河路还是京杭大运河故道,从如今的吕叔湘中学到东门,正是丹阳赛龙舟时最热闹的一片河道。小伙子们在龙舟上击鼓划船,而岸边则聚集着很多老百姓观看。

时过境迁,如今,丹阳很多有关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已经难觅踪迹,虽然不少八九十岁的老人对当年的端午节仍有记忆,但大多数年轻人已经不太了解当年的习俗文化了。韩梦庆老先生表示,随着时代的变迁,很多有着迷信色彩的传统习俗已被人们摒弃,但年轻人还是要了解一些端午节的传统文化习俗,尤其是丹阳历史上的端午节,了解了这些,才算真正过了一回端午节。

责任编辑:王渊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