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前,“四姐妹”统一着装齐手包粽子

核心提示: 9日,她起了个大早,穿上统一的姐妹装——一件改良旗袍,喊上丈夫开车把三位姐妹一一接上,先去河边摘粽叶。

图为四位姐妹在包粽子。记者 陈晓玲 摄

本报记者 陈晓玲

6月上旬,嫩绿细长、透着清香的苇叶初长成。今年,家住华南的蒋玉妹和同村一起长大的三位姐妹相约要一起包粽子,共度端午节。9日,她起了个大早,穿上统一的姐妹装——一件改良旗袍,喊上丈夫开车把三位姐妹一一接上,先去河边摘粽叶。

上午9时许,姐妹四人穿着统一的姐妹装,来到一长满了芦苇的河边,开始忙活起来。“要摘叶子稍微大一点的!”“连娣,你这个不行,太小了,而且还是破的……”姐妹四人一边忙着挑选采摘粽叶,一边不忘摆出不同的造型,让一旁等待的蒋玉妹的丈夫帮忙拍照、录视频。半个小时不到,四人带来装粽叶的口袋已经满满当当。

“走吧,我们去春花家,粽叶还要煮一下,抓紧一点,不然上午来不及全部包完!”蒋玉妹说着喊上“司机”,又马不停蹄地出发了。到达后,四人分工明确,大姐蒋木青将提前准备好的红枣、花生米、蛋黄等材料一一摆上桌,二姐张连娣对粽叶再次进行筛选,四妹吴春花对筛选过的粽叶进行修剪,三姐蒋玉妹则将修剪好的粽叶放入锅中蒸煮。

“粽叶采摘回来之后,一定要煮一下,这样粽叶可以变得柔软且更有韧性,不容易断裂,也可以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蒋玉妹一边说着,一边用筷子不停翻动着锅中的粽叶。

由于四妹吴春花已经提前一天将糯米等材料准备好,所以粽叶煮好后,大家就直接开始动手包粽子了。蒋玉妹是包粽子的好手,从15岁开始就跟着她母亲学包粽子,除了大姐还能帮忙外,二姐和四妹可以说是“半吊子”。一眨眼工夫,蒋玉妹已经包好了四五个,而一旁二姐和四妹手中的粽叶还未成型。

“这个粽叶我怎么就不能把它折过来全部包起来呢?”

“你手中的粽叶怎么就这么听话?”

听到一旁姐妹们的嘀咕,蒋玉妹咧开嘴笑了,手把手地开始教她们。“先将两张粽叶弯成漏斗状,放入糯米,放到五成满,再放入肉,然后再加糯米,压实,将粽叶弯一下盖上去,然后再加一片粽叶,这样弯一下,最后用绳子绑好。你看,一个粽子就完成啦!”蒋玉妹让她们俩试一试。

没一会,二姐和四妹就放弃了,“这粽叶在我手上怎么都不听话,算了,我们就不浪费材料了,就给你们打打下手吧!”

说着,屋内又是一片欢声笑语。

“每年端午节,我都会自己包粽子,种类也比较多,肉粽、蛋黄粽,还有传统的白粽、枣粽等,比买的好吃,也吃得更放心。”不过,蒋玉妹说,今年是她们姐妹四人第一次聚在一起包粽子,还特地穿了姐妹装,仪式感满满,在一起包粽子,大家都很开心,也更有节日氛围,“端午节是一个传统的节日,虽然现在生活节奏很快,传统习俗越来越被忽视,年轻人也大多不会包粽子了,但我希望大家都要保持端午节前包粽子的习惯,因为我觉得有些东西不是用钱就可以买到的,而且端午传统文化我们不能忘却,因为端午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粽叶留香、粽香传情,这种“情”不只是端午习俗的继承,也是一种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要让这香香糯糯的粽子,粘住节日的氛围,粘住中国传统文化。

责任编辑:王渊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