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马骏)随着人们安全意识的不断增强,有不少人会在家中及四周安装监控,这一做法为自身安全提供了一定的保障,但由此引发的邻里矛盾也不少。“我一直以为那个监控摄像头只能拍到他家门口的情况,没想到竟然正对着我家大门,我和家人每天进进出出,都被拍了下来。”近日,市民李先生就对邻居在家门口处安装的监控摄像头感到有些不痛快。
李先生告诉记者,几天前,他在小区业主微信群里突然看到了一段短视频,内容是保洁员在打扫楼道。上传这段短视频的业主是想通过视频内容告诉其他业主,这位保洁员当天打扫得不认真,比较随意。李先生表示,起初他的注意点确实放在了这位保洁员的身上,但很快他便注意到,画面远处竟是他家的大门,由于视频清晰度很高,李先生家的大门被拍得一清二楚。
“对于这件事,我没有很气愤,但总觉得不舒服,感觉每天进出都在被别人监视着一样。”李先生表示,近年来,他所住的小区内,越来越多的业主在家门口装上了监控摄像头。“为了自家的安全装监控无可厚非,但因此影响到了邻居,是不是值得商榷?”
记者走访发现,日常生活中,不少市民基于家庭安全考虑,往往会采取安装监控摄像头、防盗门等措施。记者在某网购平台上以“家门口监控摄像头”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发现平台上有各种品牌的监控摄像头,其中多数为小型摄像头,价格基本在一百元至两百元之间。记者发现,这些监控摄像头可以与手机联网,安装后,用户能随时随地看到家门口的情况。
那么,李先生遇到的这种情况,邻居是否侵犯了李先生的隐私权等合法权益呢?一位法律人士认为,隐私是指公民不愿为他人知悉或公开的私人信息、活动和习惯等人格利益。公民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护,不允许他人非法获悉、收集、利用和侵扰。公民进出住宅的信息,与家庭和财产安全、私人生活习惯等高度关联,应视为具有隐私性质的人格权益,受法律保护。此外,邻居安装摄像监控装置,动机在于保证住宅安全,避免自身合法权益遭受不法侵害,具有相应的合理性,但同时也负有不妨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注意义务。
该法律人士表示,在我国法律中,关于个人能否安装监控,并没有明文禁止的规定。在相邻关系中,安装摄像头关键还是要看邻居能否接受,并且是否介意自己的行踪被拍到。判断是否侵犯隐私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就是对方舒不舒服。“如果摄像头架在那边,邻居觉得监视他走出走进的情况无所谓,这当然不侵犯隐私。但如果邻居觉得,因安装监视使他的行踪信息被他人掌握了,感到不安全、感到不舒服了,那么我个人认为最好还是拆除。”该法律人士说,在家门口安装监控设备,建议采取以下措施避免纠纷:安装前与邻居和物业进行沟通,征得同意;可以通过业主大会决议的形式决定能否安装监控设备;安装以后,不要擅自传播或非法利用摄像头所获取的视频内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