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拥有2000多户居民的小区只设置了四处垃圾投放点,部分居民扔垃圾要走很远的路
小区能否增设几座“清洁小屋”?
图为张女士所住小区设置的一处垃圾投放点。 记者 帅莹 高静 摄
本报讯(记者 帅莹 高静) “小区里有近30栋住宅楼,却只在四个地方设置了‘清洁小屋’,对部分居民来说不太方便!”近日,市民张女士致电本报民生热线86983119反映,称她所居住的小区近期开始实行垃圾分类,这本是一件改善环境卫生的好事,可由于小区里垃圾投放点设置得太少,让居民扔垃圾变成一件麻烦事。
张女士告诉记者,约一个月前,小区里出现了几座“清洁小屋”,与此同时,每栋住宅楼旁的普通垃圾桶均被撤走。对此,社区工作人员向居民解释,小区里将开始实行垃圾分类。“实行垃圾分类是好事,可以改善城市的环境,我们都挺支持。”张女士表示,一开始大家对“清洁小屋”都挺好奇,学习垃圾分类的热情也高,但几天后,不少人就觉得很麻烦,“‘清洁小屋’太少了,我们小区有2000多户居民,可垃圾投放点只有四个,扔垃圾要走很远的路。”
1日上午9点,记者来到张女士所居住的小区,在一些单元楼进出口处确实未见到普通的垃圾桶。步行了一段距离后,记者看到了一座位于几栋住宅楼中间的“清洁小屋”。正在扔垃圾的刘阿姨告诉记者,她每天需要步行7~8分钟,才能走到这个距离自家最近的垃圾投放点。“原来下楼就能扔垃圾,现在还要提着垃圾走一段路才能丢,确实不太方便。”刘阿姨表示,自己退休在家,趁早晚锻炼的时候顺便出来扔垃圾倒也不是难事,但她经常看到一些年轻人赶着上班,急匆匆地跑去垃圾投放点扔垃圾,“还有几回,我看到有人为了省事,直接将垃圾袋放在单元楼门口。”刘阿姨认为,这样随意丢弃垃圾的行为很不好,如果能多设置几处垃圾投放点,大家可能就会更方便、自觉些。
同住该小区的周女士也有相同的看法,她认为,大家都有早上出门上班顺便扔垃圾的习惯,但由于垃圾投放点少,导致早高峰时不可避免地要排队,“有一天下大雨,不少居民挤在垃圾投放点旁边,有的人对垃圾分类还不太熟练,耽误了不少时间,我排了好久才丢好垃圾,差点上班迟到。”同时,周女士还表示,她看到“清洁小屋”上规定了扔垃圾的时间段,分别是上午六点至九点,以及晚上六点至九点,她担心,这一规定会使得今后在垃圾投放点排队的人更多。
那么,小区里能否增设几处垃圾投放点呢?记者来到该小区所属的社区居委会。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该小区的垃圾投放点共有五处,其中一处因为附近居民还未入住,所以暂时未投入使用。“按照标准,一座‘清洁小屋’可以覆盖300~500户居民,所以目前在设置的数量上没有问题。”关于小区居民希望增设垃圾投放点的诉求,该工作人员介绍,在“清洁小屋”的选址上,需要经过住建部门、环卫部门、小区物业公司、小区开发公司、小区居民多方协商后才能确定,同时还要考虑到不能破坏小区原有绿化,以及地下的基础设施等。“之前在选址时,一些低楼层的住户担心垃圾投放点设在自家门口,会带来夏天气味难闻的问题,因此不同意设置在楼道口附近。”该工作人员称,如果后续居民需求确实强烈,而且垃圾投放点选址的问题多方意见能够达成一致,那么社区可以协调各部门进行增设。
对于小区居民关注的限制扔垃圾时间段的问题,该工作人员解释,目前还处于垃圾分类试运行阶段,居民全天都可以去“清洁小屋”扔垃圾,“现在主要是为了促进大家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该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小区里的每个垃圾投放点都安排了专门的工作人员对居民进行垃圾分类指导,以提高居民投放垃圾的速度,等后续居民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后,则会严格按照垃圾投放时间段操作。
该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原先普通的开放式垃圾桶,不仅外观陈旧,而且功能单一,而现在的“清洁小屋”则外观整洁,里面还有除臭装置以及紫外线定期消毒功能,有效优化了垃圾清运管理模式,让居民生活变得更加健康、绿色。据悉,自小区实行垃圾分类后,居民的垃圾分类投放率已经达到90%以上,原先翻垃圾桶找可回收物品,以及夏天异味难闻的现象都没有了,小区整体环境得到提升,可谓迎来了绿色环保的“高光”时刻。对此,该工作人员也呼吁小区居民加强垃圾分类理念,养成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垃圾分类当中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