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城巷:传统村落的“寻根印记”

核心提示: 三城巷位于开发区荆林村东部,由8个村民小组组成,现有村民200余户。

省级传统村落荆林村三城巷

 

村内仅存的一口明代古井

束氏宗祠外的石碑、石刻

建于明代的花岗岩条古巷道

本报记者 马骏

走进三城巷,犹如走进一座古色古香的乡村公园。木制的门楼上,“三城巷”三个秀气的金色大字透着一份江南古韵。沿着脚下的小道往村里走,小桥流水映入眼帘,两边则是草坪花圃、绿树成荫,小道尽头,几间青砖黑瓦的老宅让人恍惚间以为踏入了世外桃源。

三城巷位于开发区荆林村东部,由8个村民小组组成,现有村民200余户。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的这座村庄距今已有900余年历史。因村内原有三纵三横的巷道,三城巷由此得名。据传,这6条由花岗岩铺就的巷道是清朝道光年间该村束姓举人出资建造,现存古巷道1条。同时,村内还有束氏宗祠、楠木厅、古井等遗迹,其中束氏宗祠建于明代嘉庆年间,是我市的文保单位,而三城巷如今已是省级传统村落。

“继续推进传统村落修复保护工作是我村的重点工作之一。”在束氏宗祠里,三城巷村委会副主任束玉军向记者详细介绍了宗祠修复保护工作的进度。“因为资金有限,修复工作的进展比较缓慢。现在,我们工程的重点主要是祠堂大门的修复。”束玉军说,“对我们村来说,这项工作不论多么耗时耗力,都要去好好做。”在束氏宗祠的一角,记者看到几幅设计图纸。“这是我们请专业人士设计的,你看,这里是宗祠的入口,那里是厢房……”记者了解到,按照图纸要求修复宗祠,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施工时间也无法估量。

束氏宗祠对于三城巷村民们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是什么让村民们不计财力、精力,坚持去做这样一件事?这就不得不说到三城巷对于家族历史的“寻根”之路。

三城巷人的“寻根”之路应该从“修谱”算起。在我市束氏后人的努力下,《束氏宗谱》历时十年编撰而成,共8卷,五十余万字。《束氏宗谱》的问世,不仅对弘扬束氏家族精神、激励束氏后代奋进有积极意义,也为研究丹阳姓氏文化提供了有益的补充。据《束氏宗谱》记载,丹阳三城束氏第一世祖统领公讳振祖,祖籍安徽庐州合肥,排行十六,伟貌修躯,慷慨端毅,有国士风。喜读国策孙吴诸书,研心韬略。宋大观戊子(1108年),以右职务补统领,为宋五品官,驻守在庐州合肥一带。公元1131年后的宋绍兴年间,选择丹阳三城巷这一风水宝地,伐木建房,开垦种地,定居下来。统领振祖公就成为三城束的第一世祖。从此,江苏就有了丹阳三城束,即三城《补经堂》束姓。束姓人家在丹阳扎根,世代繁衍,至今已有近900年历史,在丹阳境内的束氏后裔已传承到四十世左右,预计人口在三万人以上,已成为丹阳大姓之一。

“生而为人,我们得知道自己从哪来,该往何处去。”束网耇是三城巷村民,也是束氏宗亲联谊会负责人之一,在他看来,有了“根”,一个人才能站得直、走得正。而三城巷的“根”就是对于束氏家族历史的铭记。束氏家族源远流长,其中有不少是忠义、爱国之士,这成了三城巷村民们刻在骨子里的一份骄傲。

修祠是三城巷人“寻根”的又一举措。与修谱相比,修祠要难得多,甚至可以说是充满了未知数。“修祠工作主要是靠束氏后人自发捐款进行的,虽然进程缓慢,但村民们对这样一项工作都是很支持的。”束网耇说,“这么多年来,村里有很多人去了外地。他们虽然人在他乡,心却一刻都没有忘记家乡。他们希望家乡越来越好,也乐于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家乡的建设贡献出一份自己的力量。此外,我们村的建设也得到了一些外地束氏后人的支持。”

“不论是修谱还是修祠,核心都是一样的。”束网耇说,“要以家族历史为纽带,将束氏后人及村民们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让大家团结起来,相互帮助,努力生活、工作,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三城巷的另一项重点工作是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传统村落,在三城巷进行的人居环境整治与传统村落的保护紧密相连。2019年,三城巷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启动,新建了公共活动场地、健身运动场地、文体广场以及周边风光带的附属设施建设,拆除了破败房20余间,清理水塘4处,整治了河塘周边环境,并新建设公厕一座、停车场一处、亭子及门楼;对部分破损墙体进行墙体修复,对村内主要道路实施硬化,合理设置路灯照明。同时,建设垃圾收集亭4座,铺设路牙1200米,清理村里杂草和房前屋后乱堆乱放500车,在农户门口安装蔬菜隔离带1200米,向每户村民发放了两只垃圾桶,并对部分墙体进行粉刷出新和绘制。

在这一系列的整治工程中,传统印记的保留与维护成了一大亮点。“就以村子的破败房为例,在一些村庄,破败房大多都是直接拆除的。我们村是传统村落,旧屋老宅比较多,对于绝大多数的破败房,我们村选择了尽可能去修缮。正因如此,现在的三城巷才保留了它古色古香的韵味。”束玉军说,实际上,整个三城巷的环境整治是与传统村落的建设相辅相成的,“你看这条贯穿村子的花岗岩条小道,在整治过程中,我们沿着小道两边开辟了草坪,设计了小桥流水,走在这条小道上,实在是一种美的享受。”束玉军表示,很多年以前,村庄的土路成了水泥路,水泥压在了这些花岗岩路之上,有些历史印记也如同这些花岗岩一般被埋没了。现在,让这一块块花岗岩重见天日,这是传统村落重拾昔日荣光的一个显著标志。“接下来,我们还会对部分原花岗岩道路进行整修,让它们重见天日。”束玉军说,“对于束氏宗祠的修复工作,未来,我们考虑建一座陈列馆,让村民把家中老物件摆进去,让村庄的历史发展有迹可循,让一代一代的后人铭记历史,不忘初心。”

“束氏宗祠、楠木厅、古井……这些都是我们村广为人知的历史遗迹。实际上,我们村的历史遗迹还有很多,需要好好去保护。”有村民说,“现在,我们三城巷真的是旧貌换新颜了。不仅干净整洁了,景色也独一无二。白天,整个村子就像是一座安静的公园;晚上,灯光亮起,村子又如同一个神秘的光影仙境。”一些村民表示,如今的三城巷,不仅有历史韵味,也有别样景致,在传统村落这条发展道路上,村民们都相信,村子的未来会越来越好,村民们的生活也会越来越幸福。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